第98章 方立功的谈话(八千字大章)
皇帝这么简单,人家也不会把你当成自己的百姓。 而是,压根就不当你是人。 所以,在陈山河攻下大有乡镇把抢来的武器装备还有粮草物资运回了吴家岭大本营,回头就把郝家沟炮楼据点给拿下了。 郝家沟炮楼被拿下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村。 东坡村本来就离郝家沟炮楼很近,村子里面的男人看到陈山河的敢死营,就是他们寻找的救命恩人,也就是那支军纪很严明,跟古代岳家军一样的部队。 然后他们基本上安顿好妻儿老小之后,就有1/3的成年男子,找到敢死营要求投军。 敢死营正缺兵员,当然是欢喜的收下了,一下子就增加了30多个人,还有听到风声的大何庄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子,加起来有小100号人。 这也让陈山河看到周边这些村子的潜力。 说实话,一个村子四五百号人,出30多个人当兵,是不合适的。 根据42年最艰难的阶段,领袖他老人家下令精兵简政,确定100个老百姓只能养活3~4个脱产的战士才能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否则就会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压力。 所以,如果只看东坡村四五百号人的百姓,按照正常来说,在不影响老百姓正常生活,让老百姓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四五百号人只能养活12~20个士兵。 而现在,即将把土地分下去的村子就有16个,村民超过200的村子有14个,村民超过300的村子有8个,村民超过500的村子只有两个。 其实平均下来一个村子大概有300人左右,全部16个村子下来,大概有5000人左右。 不算大有乡镇其他的村,光是这五千百姓,如果陈山河能巩固下来的话,也就是把这16个把土地发放下去的自然村给巩固住,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那么光靠这些村民的产出就可以养活200人左右的完全脱产的作战部队。 如果,百姓再承担多一点,甚至可以养出三到四百的完全脱产的作战部队。 当然这个算法是当年他老人家在陕甘宁边区做过调研之后得出的算法,那个地方普遍就是比较穷,种的是小米,以及其他一些产量极低的作物。 而现在,陈山河想推广自己从未来70年后带来的玉米良种。 他知道,任何时候打仗都是打经济或者打粮食,没有粮食你就算武器再厉害也不行。 而现在这个年代,之所以制约抗日力量的有很大一部分更是因为粮食。 其实,玉米,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很好的粮食。 不挑地。 对水的需求也不算是太大。 只要不是太过干旱,就算是稍微有点旱,那勤快一点,挑水去浇上几次,还是有收成的。 而且种玉米甚至还可以肥地。 如果掺杂上黄豆的话。 这对于只是单一种植的百姓来说,如果真的把能把良种玉米给推广开,把黄豆和玉米混合的模式种在地里可以相得益彰,增加产量,并且提高我国军民的抗日粮食储备。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有更多的粮食可以支撑得起更多的脱产军人。 这才是陈山河最想干的事情。 自己从未来带回来的那一麻袋玉米种子,他当初以为只有100来斤,没想到只有200来斤。 他当时压根就没觉得有多重。 按一亩地用5斤玉米种子的数量算,这起码能种40亩。 按照,这一款玉米种子亩产2000斤以上的条件,这可能有肥料的问题,如果没有肥料的话可能产量会少一些。 但玉米本身,在农家肥充足的情况下,对于化学肥料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就算没有化学肥料,1000多斤的亩产量还是有的,如果再加上黄豆的话,亩产量也比现在这个年代亩产普遍100斤左右要强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种玉米可以使用坡地山地,当然如果有良田那就更好了。 抗战时期山西人种的小米小麦,红薯,产量都不高,平均来说亩产量在50~120公斤左右。 这个时期不要说土豆,这个时期的土豆非常小,结出来的土豆薯子,跟手指头脚趾头差不多大。 因为种子一直以来有毒退化,导致个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所以,土豆一开始刚传入我国是很有地位的,那都是主粮的地位。 结果随着土地上土豆的薯毒越来越多,土豆的产量已经从刚开始的清初时候的主粮地位,一直慢慢降到蔬菜的地位,然后降到水果的地位,最后降到花卉的地位。 能够把土豆种出两三个手指那么大的,那都是有秘诀的,很少人会。 不过虽然少,但真的还是有人会。 在河北一带地区,有一个村子会种那种大个两指宽甚至三指宽的土豆,据说这种技术传男不传女。 这就是当时制约了抗日力量的重要的因素,粮食产量。 陈山河的系统,也就是那个数据面板在前段时间终于出了任务,要求他建立一个根据地,而且是一个牢固的根据地。 在系统给他输入的信息当中,让他知道。 一个根据地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 那就是陈山河驻扎的大本营要有自保的能力,可以保存己方有生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日军扫荡的时候来攻打你的大本营,打不下来,对你没有太大的伤害。 如果一个动荡的经常落入日寇手中的根据地,那就不叫稳固的根据地,只能说是游击区。 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当然是要有保存己方有生力量,立于不败之地的能力。 你都被敌人赶着灰溜溜跑了,又怎么能说这个根据地是稳固的呢? 第二个条件: 根据地的百姓也有自保之能力,使百姓免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