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章 要出点血
斯皮尔伯格跟斯科塞斯走后,吉米没有急着走,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情,“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茅盾文学奖备选的三十部作品里,就有你的《诅咒》。” “三十部?”于东有些诧异,因为八月份他得到的消息,说是矛盾文学奖备选的作品数是二十五。 吉米笑着解释:“一开始是二十五部,后来又加了五部,不管三十部还是二十五部其实没什么关系。我想跟你说的是,现在有人在质疑你的《诅咒》。” “质疑?因为什么呢?”于东问道。 “他们质疑这部小说不符合条件。” “不符合那条?” “时间范围,他们认为《诅咒》是1999年发布的,而这次的矛盾文学奖的时间范围是1995年到1998年,你的这部小说超限了。” 于东皱起眉毛,“有么,我怎么记得《诅咒》是1998年年底发售的?” “是年底发售的,12月31号,1998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当时公布的是23点59分发售,其实就是第二天发售的。这些人就是抓住这一点不放,非要说这部小说超限了。” 于东撇嘴道,“这有什么好扯皮的?书号跟版次都印在书上,我们当时发售的书,版次肯定是1998年的,这一点他们否定不了吧?” “版次是1998年十二月,但人家也不认这个,咬定你就是超限了。” 于东扬了扬眉毛,大概明白对方是想干什么了。 人家肯定也清楚地知道《诅咒》的书号跟版次都符合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准,但就要抓住发售时间来做文章,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是要让评委会取消《诅咒》的入选资格,毕竟白纸黑字的否定不了。 但没办法取消入选资格,却能够影响到评委会的心态。 如果这个事情以后闹出些舆论来,对于东是非常不利的,本来于东就年轻,评委们如果要将矛盾将颁给他,肯定是需要付出一点勇气的。 而此时,评委们的那点勇气可能就会被这事打回去,为了防止后面出现一些扯皮的情况,说不定就图省事把《诅咒》给排除在外了。 玩的就是一个心理战。 只不过现在茅盾文学奖也没有公布是哪三十部小说进入候选,所以这种质疑声音非常小,毕竟一旦质疑就等于告诉别人自己已经知道茅盾文学奖的备选作品是哪些,也就证明评委会内部的消息泄漏。 虽然消息确实已经泄露了,但大家只是心照不宣,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讨论。 关于矛盾文学奖,之前于东去燕京的时候,童庆炳就特异跟他说过这事。当时童庆炳神秘兮兮,又颇有底气地告诉于东说他大概率会获奖,就像是提前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 那个时候,茅盾文学奖的备选作品甚至都没有开始评选。 “对了,余桦他们几个有没有作品入备选作品中?”于东忽然问道。 吉米点头道,“当然,余桦的《许三观卖血记》,王安意的《长恨歌》,苏桐的《菩萨蛮》,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丰富肥臀》,张平的《抉择》,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周梅森的《中国制造》……这次的三十部备选作品中,大半都是我们公司的书。” 于东扬了扬眉毛,即便这一届他没拿到奖,获奖者也肯定是深空公司的。 茅盾文学奖每一届通常会颁给三到六部作品,四部五部居多,这一届大概也是四部或者五部,获奖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王安意、阿来他们几个。 其实也没什么意外地,因为国内大部分知名作家都跟深空签了经纪合同,这些人本来就出名,再加上深空的运作,这些人的名气变得越来越高,就让人感觉好像所有出名作家都跟深空有关。 吉米又笑盈盈地看着于东,“你就对茅盾文学奖一点都不在意?不关心自己的作品,倒关心起余桦他们。” 于东潇洒一笑,“没关系,我还年轻,拿这个奖还有大把的机会。” “那你有没有想过,下一届要等到什么时候?明年过去,可能要隔四五年的时间,那时候你可就快到四十岁了。那时候你如果再拿,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但如果下一届你再拿不到,到了下下届,你很可能都四十多了。这次入选的三十个作者,阿来跟余桦年纪小点,如果明年获奖,他们一个四十一,一个四十。也就是说,你很有可能拿不下这个记录了。” 于东对所谓最年轻获奖者倒不是特别看重,他也没想到吉米竟然连入选作者的年纪都给查了个遍。 “还是那句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几年我对奖项的渴望是越来越低了。” “其他奖就算了,可这毕竟是茅盾文学奖,你就算不为你自己考虑,也要为中国文学考虑。” 于东扯了扯嘴角,“你这是什么逻辑?难道说我获奖,还是为了中国文学考虑?” “可不是么?你仔细想想,中国现在有什么分量重的文学奖?特别是长篇,没有吧,就这一个矛盾文学奖,还是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也就是这一届的关注度要高点,之前除了文学圈的作家们,普通人有几个人关注它?” “确实如此。”于东点点头,吉米说的是事实,前几届矛盾文学奖就是没有什么关注度。 这一届之所以有关注度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得奖热门作家都非常出名。 于东这种犯规的存在就不说了,单说余桦、王安意、阿来、莫言、苏桐他们几个,哪个不是文学圈的顶流? 相较之下,上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的四个作家,分别是王火、陈中实、刘思奋、刘玉明,这四个人也就陈中实靠着《白鹿原》在大众读者中挣得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