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朝议庙算
发生这般恶劣的事件,朱见济召见朝中高官聚议,胡濙王直等老臣在这些年先后告老还乡,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在朝廷上的景泰老臣还有三人,分别是于谦,王文和陈循。其中于谦掌兵事,王文主吏治,陈循理财政,虽然有些时候权力有重叠,但是基本划分如此,朱见济极力维系着其中的平衡。 “女真人岂有这般大的胆子,敢掠去我大明百姓数千人,辽东总兵董兴这个消息可靠吗?” 于谦回道:“女真前些年每每入关为寇,或联合朵颜三卫,或独自为寇,此番独自入寇,其兵力当不足千人。” 于谦没有直接回答朱见济的问题,但是很明显怀疑董兴的上奏有夸大之嫌,明朝在辽东的百姓一共就数万户,被女真掠去数千人也未免太过离谱了一些。 王文说话不像于谦这般委婉,直言道:“便是不曾掠去这许多百姓,数百上千当是有,女真一介蛮夷,胆敢冒犯天朝,是其取死之道。今国富民安,兵强马壮,请陛下早令大军征剿,犁庭扫穴。” 陈循眉头微皱,觉着王文的煞气有些重了,道:“眼下事发突然,陛下当遣官究治,查访实情,而后庙算,决断机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国重事岂可儿戏。” 朱见济深以为然,道:“都御史林聪善委任,先让他去辽东查查此事,而后决断不迟,大军调动也需要时日做准备。” “此外,女真作乱,让辽东及沿边各处好生把守,此事有一不可有二,倘或再出这等乱子,朕定罪不宥。” 朱见济公布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再也不是继位之初那个毛头小子了。 王文询问道:“启禀陛下,辽东总兵董兴御守不严,致使百姓惨遭劫掠,卫所被破,该当何罪?” 朱见济沉默了一会儿,道:“先等林聪下去查访情况,若是百姓果真被劫掠甚众,朕到时自有处置。” 朝臣退下,朱见济则是想起来一件事,明朝中期成化年间有一场针对女真的大规模征剿,史称成化犁庭,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 朱见济对身旁的许源道:“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是什么?”锦衣卫可不仅仅是监督朝中百官,同时也探查四夷军情。 “回禀陛下,锦衣卫暂时还没有传回消息。” “辽东不曾设置锦衣卫吗?”朱见济眉头紧锁,这都什么事。 许源犹豫片刻,才道:“前些年国库空虚,各处锦衣卫的俸禄拖欠了些日子,一些军户心中不忿,常不奉命。” “还有这等离谱之事,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朱见济怒极反笑,有心发怒,却又忍耐了下去,压抑着怒火道:“不论如何,务必重建锦衣卫基层体系,一旦发生地方变乱,朕要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老奴明白,只是情报一事最需打点,耗银尤多。” “内库最近银子进账不少,你先支取三千两银子用着。下次再有这等事发生,朕绝不轻饶。” “老奴谢陛下恩典。” “下去吧!”朱见济摆了摆手,有些疲倦。国家缺钱是客观现状,哪怕是最近这些年休养生息,尽量避免花钱,积攒了一些储蓄,但是摊分到全天下,就像是鸡蛋撒在海里,一点用处都没有。眼下辽东锦衣卫不听命,其他地方的锦衣卫就能够保证他们听命吗?唉,不过是问题没有爆发而已,所以还能够表现得没有事情。 朱见济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有些时候不是不知道有问题存在,而是明知道问题存在却解决不了。历朝积弊,哪里是这短短几年就能够解决的。 女真入寇一事,毫无疑问在民间掀起了偌大的风波。这些年草原四分五裂,各方势力为了争取明朝的承认,内附的内附,上贡的上贡,当初也先带给明人的恐惧一去不复返。加之朱见济鼓励权贵再下南洋西洋,不曾朝拜多年的南洋各国又复来京,万国来朝的局面再现。 明人还没有自豪几年,这脸面就被东北女真给扇了,所以民间百姓的态度如何,不言而喻。其实这种事关领土百姓的问题,历朝历代民间主流意见都是主战派。 御史林聪受命探查,马不停蹄,星夜赶路,三天内就赶到辽东,而后回奏,信使千里加急,奏疏很快送到了朱见济的桉桌前。当然,于谦等人已经看过一遍了,并且各自给出票拟意见。 如于谦所言,董兴果然有所夸大,不过被掠去百姓也有上千口,加上被焚烧的房屋及劫掠的牲畜,总损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目。 王文态度简单粗暴,主张立刻调遣大军征剿,扬中华威名,使四夷再不敢入寇,是最积极的主战派。 陈循身兼户部尚书,知道朝廷远远没有外表这般强盛,主张先下旨斥责,让建州女真交出大明百姓,处置桉犯。若是他们不听命,再行征讨。 最后于谦的意见综合此二人的想法,主张一边派遣使者斥责,一边整顿兵马,伺机出动。同时他还认为应该联合藩属国朝鲜一起出兵,因为朝鲜也经常受到女真的袭扰。若是有可能,应该说动朵颜三卫出兵,再不济也要朵颜三卫中立。 此外,一些细微的意见如修缮城防,运送粮食等就不一一言明了。 明朝自从朱棣迁都北京城以来,就号称天子守国门。加之宋朝的凄惨教训,所以明人对类似事件态度极其强硬,一点退让的地步都没有。 虽然人家朱棣的梦想是当天可汗第二,恢复蒙古帝国,北京到时候就不是边疆,可惜这个任务没有完成。而且朱棣死了之后,明朝疆域不断缩水,这下真的变成天子守国门了。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并且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