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教育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谢保林是某师范大学的国文老师,他手下的这些兵大多都是他的学生。 但因为学校在敌占区,这些师范生不再适合那里的教育工作……鬼子要求的是洗脑教育,这些师范生恰恰是他们排斥的对象。 于是,他们就被迫加入了所谓的“和平建国军”。 也就是说,这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队,甚至是一支会教育的部队。 有文化和会教育是两回事。 有文化只是自己知道,却不一定会教。 会教育,则会从教育对象出发,有逻辑、有思意识、有步骤的引导,让对方听懂、学会,最后应用。 王学新想,这或许就是首长把这支部队安排到这训练的原因。 因为他们有文化,所以学得快。 因为他们懂教育,所以教得快。 于是,王学新一旦把他们教会了,那就是教会了一个个老师。 而且这些还是打过仗有战斗经验的老师,那就更是一批合格的教育人才。 到时候,这些老师兼教官就可以把王学新的这套战术精准的带到各个部队去。 这可是四百多人哪! 八路军总共一百多个团,也是就是说平均每个团可以分到四人,那教起来当然比分批到总部学习快得多。 首长这是深思熟虑。 不过由此,王学新也知道自己和李云龙的打算要落空了,这些兵不可能补充进独立团。 后来王学新一问参谋长,才知道首长果然是这个打算。 “其它方面你不需要担心!”参谋长说:“我们都会安排,你更不能因为他们曾经是伪军就有什么想法甚至藏私,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倒出来,就像教自己的同志一样,明白吗?” “明白!”王学新回答。 王学新当然明白。 这些兵如果是被用作老师和教官,基本就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如果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当然就需要担心他们是否会叛变的问题。 姜还是老的辣,王学新这是狗拿耗子瞎操心了! 既然知道首长是这打算,王学新也就放心的教。 不仅是白天训练,晚上还点着油灯加了一节理论课。 这时有文化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是一般战士,上理论课就困难重重,一会儿看不懂字,一会儿看不懂图,要不就是某个地方卡住不理解。 比如在讲到队形的时候,王学新就说: “战斗队形的运用应该注重灵活性。” “不能为了保持队形而保持队形。” “应根据地形、敌情等战场环境的不同,灵活的确定单兵之间的间隔和距离,以减少敌军火力的杀伤效果。” “同理,班排长的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战斗中,班排长甚至可能脱离战斗队形执行观察敌军和地形的任务,再由观察的敌情和地形调整队形。” ……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讲的就一个事:“灵活运用”。 但强子那些警卫员却是怎么也听不明白: “连长,要是可以灵活运用不守规矩,还要这战术干嘛?” “班排长要是脱离队伍,其它人咋办?” …… 王学新解释了几遍也没说通,差点没气得把他们几个赶出去。 所以文化这东西不仅仅是会不会认字的问题,更是思维有没有得到煅炼有没有开拓的问题。 课后谢保林就找到了王学新,说:“连长,我们部队绝大多数同志都像强子一样,这么讲他们是不是听不懂?” 王学新回答:“那就是你们的事啦,我的任务是讲到你们能听懂。” 谢保林“哦”了一声就明白了。 然后他马上命令自己的部下学习当地方言以及说话习惯,然后想方设法的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 比如王学新那通话,在谢保林深思熟虑之后就这么跟强子解释:“咱们一般情况下是要按队形走,但总不能明知道前头有地雷也要为了保持队形往上踩吧?所以啊……” 叭啦叭啦的一通话,很快就解释通了。 王学新暗赞,可以啊,不愧是师范大学的,有一套。 接着一想,我去……这不是有现成的吗? 当年八路军就是为了通俗易懂,把战术给简化成口诀了,自己怎么就不知道用呢? 于是王学新就来劲了,当天晚上理论课时就说道: “今天,咱们来说说‘一点二面’!” “一点,就是敌人的弱点。” “咱打起仗来可不能像打群架似的操家伙就他娘的乱打一通!” “咱得找到敌人的弱点,然后紧紧抓住这个弱点发起猛攻。” “二面就是虚、实两面。” “咱知道敌人的弱点之后,可不能一上来就把主力摆那了。” “敌人不傻,你这么一摆,人家就知道你的进攻方向了,于是马上就把弱点给补上!” “所以咱得玩点阴的,假装在其它方向佯攻,冷不丁对着其弱点来一下,敌人就完蛋啦!” …… 这么说,强子一干警卫员就能听懂了,而且还很容易记,听完就记下了。 然后还有“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之类的,听得战士们一个个都乐呵呵的。 其实不只是战士们,首长那拿到记录看了这些内容后也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小东北,有两下子嘛!”首长有些意外:“这解决的还不只是部队的队形问题,还有部队指挥的问题喽!” “是啊!”参谋长点了点头,感叹道:“我现场听了几节课,小东北这是把兵法融入到这些口诀里头了!即便战士们文化水平不高,但还是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顿了下,参谋长又接着说道:“首长,这些知识要是能推广到全军,那不仅能提升战士们的素质,还能提升中低层指挥人员的指挥水平,对增强全军战斗力大有益处啊!” “说得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