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 倒是好的
中土,仙机盎然,人文鼎盛。
随着时间流逝,随着龙虎山越来越强大,曾经没落的中土已经再次兴盛起来,有了天地中心的气象,而在地府与儒门达成合作之后,中土更是引入了部分儒门的力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道宫制度,使得中土的文治得以腾飞。
文字自古有之,其本身就是蕴含着力量,只不过这种神异随着一代代演变渐渐被深藏了,那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触的东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读书可以让一个人明智,其对于修心、养神都是极有好处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龙虎山对于教育的投入从来不少,而有了儒门的相助,中土的教育水平顿时拔高了不少,让更多普通人有了绽放自己光彩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土的人道之力越发兴盛,频频有人感应人山人海,获得造化。
龙虎山,云蒸霞蔚,好似有神人在开炉炼丹。
丹霞湖,飞来峰,此为张纯一修行故地,随着张纯一高居世外,门下几位弟子先后成就天仙,这里就少有人涉足了,只有少数门人才有机会来到这里感悟道尊留下的道韵。
此时此刻,在那飞来峰上龙虎山江宁、颜玉灵、公孙凛,宋钟这四位三代弟子少见的汇聚在了一起,齐登飞来峰,感悟道尊道韵,这也是他们作为龙虎山核心的福利。
步步攀登,越过重重云海,于后山青石上俯瞰整个中土,几人心中各有感悟。
“居山中,将整个中土纳入心中,以天地为棋盘,随意落子,搅动天地大势,师祖与老师的风采当真让人向往。”
感山中大势,万千地脉尽皆朝拜龙虎,颜玉灵由衷的发出了一声感叹。
闻言,江宁与公孙凛都不由点了点头,龙虎山能有今日之盛,一切的源头自然是张纯一这位始祖,其近乎以一己之力拔高了龙虎山,让龙虎山在短短的数千年时间内从一个不入流的宗门一跃成为太玄界顶流。
事实上随着黑山成道,接连数位天仙出现,龙虎山乃是太玄界第一宗的说法已经悄然传开,但对此龙虎山并没有承认,毕竟道门还有一位道祖,普通人不知道他们却是明白道祖已经踏足了金仙之上的境界,乃是太玄界目前的第一人。
有这位在,就算如今的神霄道远不如龙虎山兴盛,其依旧是当之无愧的道门魁首。
而除了张纯一这位开山祖师,龙虎山有今日之盛庄元这位二代掌教也是功不可没的,其虽无赫赫之功,但重在一个四平八稳,在他的带领下龙虎山顺利度过了最浮躁的阶段,开始真正沉淀下来,有了上宗大派应有的气韵。
“传闻道尊生来体弱,故自创武道以炼己身,这才有了后来武道之盛,现在看来果然不假。”
目光落在青石上,江宁感叹不已,这青石却留有一道道痕迹,这不仅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去,反而越发坚固,有了几分不朽的气息,好似要与这天地同存,这却是道尊当初练武之时所留下的。
听到这话,看向青石,公孙凛,颜玉灵、宋钟都神色肃然。
青石本是凡物,但其身在山中,沾染了道尊气韵,又经受无尽仙灵之气的冲刷,其本质已然蜕变,孕育出了不俗的气象,透过这一道道痕迹,江宁好似看到了一道模糊的身影,其身影单薄,却有凌云之志,让人不由心生崇敬。
虽然武道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道尊重定武道之前,武道是完全不成体系的,连小道都算不上,仅仅只有无缘仙道凡人才会去修行,而穷尽一生之力修行到极致也不过匹敌刚刚踏入修行的修仙者而已,十不足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下公认真正的武道诞生于道尊手中,后传于六耳妖帝以及弟子张成法得以进一步完善,方有今日之盛,直追仙道。
沉浸在这样的气韵之中,江宁四人不由安静下去,片刻过后,公孙凛才率先清醒过来。
“飞来峰直入云霄,想来道尊曾于此俯瞰整个中土,运转天机,定我龙虎之兴,今日我等来此,得见道尊眼中之景也是幸运。”
立于青石之上,俯瞰中土,见万家灯火,公孙凛有感而发。
时至今日,飞来峰已经是中土最高之峰,就连那孕育着祖脉的五指山都要低飞来峰一头。
听到这话,江宁、颜玉灵纷纷表现赞同,足不出户,一言而定天下兴衰大势,这确实是道尊的风范,唯有宋钟那木讷、暗黄的面容上露出了一丝迟疑之色。
捕捉到这样的变化,公孙凛、江宁、颜玉灵的目光都落在了宋钟的身上。
感受到三人的目光,宋钟的嘴角动了动,还是压了那一句道尊坐镇龙虎山时,飞来峰远没有今日之高,根本不可能俯瞰中土。
“我也这样觉得。”
面色僵硬,话音低沉,宋钟也表达了赞同。
见此,公孙凛三人才收回了目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声轻笑悄然在他们耳边响起。
“你们几个小辈倒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便给你们一次机缘,能否把握住就看你们自己了。”
云开雾散,随着这一道话语声响起,一道七彩祥光笼罩了飞来峰,而那七彩祥光的源头则是一卷天书,其内藏大道真意无数,有诸般造化。
“龙虎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