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8 军医署
陈景恪从来都不是个被动的人,既然决定要去辽东了,那就不能只当李世民的随军医生,完全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在商量好私事之后,他就问道:“陛下,敢问伤兵的死亡率是多少?” 李世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个,但还是回道:“七成以上,多死于疡病。” 即便知道这个数字不低,陈景恪还是心中一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有办法可以让伤兵的伤亡率降低至三成以下,只是需要做一些前期投入,陛下觉得是否有必要?” 李世民一下子坐直身躯,眼睛直直的盯住他,道:“若能做到,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你真的能做到?” 陈景恪肯定的道:“可以。” 李世民一拍桌子,道:“好,需要如何准备你写一份章程给我,我马上就让人去准备。” 大唐人口不足,每一个兵员都是宝贵的。尤其是初唐采用的府兵制,军人多是良家子更是宝贵。 且老兵是军队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这种上过战场流过血的老兵,战斗力远远超过新兵。 如果能把伤兵的折损率降低至三成,那就会多出无数的老兵。既减轻了兵源压力,又变相增强了唐军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就是士气上的巨大鼓舞,将士们知道自己负伤了能得到有效治疗,作战也会更加的勇猛。 可以说,把伤兵的折损率降低至三成以下,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大了。 李世民作为马上得天下的皇帝,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陈景恪拿出《卫生防疫法》之后,他毫不犹豫就在军中推行的原因。 只要这本书能降低一成伤兵死亡率,那都是物超所值的。 现在陈景恪竟然说能降低至三成,他更是惊喜不已。 如果换个人说这句话,他肯定以为是在说谎。 陈景恪当即就提出了以第一个建议:“治疗伤兵首在于医,圣人需要准备足够的医师才行,否则纵使有再好的办法都没有用。” 李世民面露为难之色,道:“军中最缺的就是医师啊。” 何止是军医,可以说军医体系几乎就是摆设。 仅有的医疗资源也只有将领才能享受到,大多数伤兵都是简单处理一下等死。 还有就是,在任何时候医生都是比较受尊敬的职业,在古代尤其如此。 但凡有点水平的医生都不会从军当军医,仅有的那点军医水平也就比杀猪匠强那么一点。 医术差就很难获得尊重,这也进一步拉低了军医的实际地位。 士兵对他们有怨言,将领更是动不动就拿他们平息众怒。 实际上他们才是最冤枉的,整个医疗体系的问题,要他们来背锅。 就好比军中缺粮了不怪后勤,反而怪厨子不好好做饭。 实在太冤了。 陈景恪事先已经了解过此时的军医体系,早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不需要医师,给我一些人手我亲自培养他们,最多半年就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军医。” 李世民不敢置信的道:“半年?” “对,半年。”陈景恪解释道:“军医的主要任务就是战场紧急救护。” “面对的主要是金疮和疡病这两种病症,只需针对这两点对他们进行培训,三个月就足以。” “用药方面也简单,我会给他们现成的方剂,只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相对应的药物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军中常见的疾病,如风寒、腹泻之类,也有现成的方剂可以使用。” “只要能做到这些,就足以将伤兵死亡率降低至不足三成。” 军医当然不是他说的这么简单,只是现在的条件就是如此,也没办法制定太高的标准。 只能因陋就简,在符合当前条件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到最好。 先针对战场急救进行专项培训,以后有条件了再做进一步向深化培养。 虽然这种紧急培训出来的医生治不了什么大病,可也比那种什么都不懂,只会拿着锯子帮伤兵截肢的所谓军医要强吧。 要是哪个将士生了别的重病,就去找别的正儿八经的医师过来做治疗吧。 他培养的军医,只是为了解决有无问题,别的管不了。 李世民见他说的头头是道,不禁又相信了几分,道:“好,我马上着人去挑选合适的人手。” 这时李明达插嘴道:“耶耶,不若从太医署找几名医官跟随医师学习。” “待医官学成之后,朝廷就可以在太医署下创办一个专门学院培养军医,如此数年之后大唐就不缺军医了。” 李世民不禁赞道:“此策甚好,小兕子长大了,都会为耶耶献计献策了。” 李明达略带害羞的道:“都是耶耶教的好。” 李世民老怀大慰,笑道:“哈哈,我都有些舍不得把你嫁出去了。” 陈景恪也同样很惊讶,没想到她竟然能想到这么多。 看来自己对她的了解还是太少啊。 想想也是,从小在皇帝身边长大,又怎么可能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傻白甜呢。 以后要多和她交流沟通才行,不能完全把她当成小孩子对待。 ……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回去就召集宰辅们商议此事,整个军队系统的将领都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 总之一句话,除了支持还是支持,只要赶紧把合格的军医培训出来,别的事情都好说。 对于这件事情的核心人物陈景恪,他们也生出了极大的好感。 正在家中编写相关医书的陈景恪,莫名其妙的收到了许多军方大佬送来的礼物。 面对这些礼物,蒙安等人一个比一个兴奋。 这些可都是大唐的核心阶层啊,他们竟然给三郎送礼物。 这面子实在太大了。 同时他们也再次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这是卫国公(李靖)送来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