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1 先秦道德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 这是第一页纸上残留的一句话,后面的部分则被焚毁看不到了。 但对这句话李世民在熟悉不过了,《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然而正因为熟悉,他马上就发现了异常。 “这句话有错,应当是‘非常道’、‘故常无欲也’,陈景恪竟然犯如此肤浅的错误。”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道:“圣人不妨看看剩下两页再做论断。” 李世民现在越来越好奇了,这大舅子卖了半天关子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三页纸到底有何不同之处。 翻开第二页,是道德经第六十一篇的内容: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其静也,故宜为下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 后面的也被焚毁,但李世民的脸色却凝重了下来,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 连忙翻到最后一页: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 果不其然,和现存版本的道德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一开始还能认为是对方写错了,现在可以肯定不是写错了,而是所学的版本不同。 难怪他要把自己写的字烧掉,不只是对自己的字不满意,很有可能也是不希望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流传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他学的是什么版本?为什么和现在流传的版本有这么显着的差异? 李世民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不过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问道:“你想到了什么?” 长孙无忌回道:“我们先假定陈景恪版本的道德经为真,那么现在流传的道德经就是经过改动的。” “书籍出现改动并不罕见,原因也非常多,其中一种是为尊者讳。” “能把道德经的邦改为国,恒改为常的君主,我能想到的唯有汉太祖高皇帝和文皇帝。” “如果这个猜测为真,那么陈景恪所学道德经很可能是先秦版本。” 李世民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他怎么都没想到,本来只是调查一个神童的经历,竟然会牵扯出这么多东西。 学到先秦版本的道德经或许很稀奇,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先有明珠入怀,后有老聃入梦,现在又有先秦版道德经,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 他想说事情是假的,可这个传说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而且这张纸怎么看也有十几年历史。 他不相信有人能用十几年时间布这样的一个局。 关键是有很多东西是无法作假的,比如陈景恪的医术、书法等等。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有人布局,那么他们又想谋算什么? 谋权篡国?别做梦了。 如果陈景恪出身勋贵或者士族还有一点可能性,然而他祖上八辈都是泥腿子。 这种人想篡权夺国,别说皇族不答应,士族和勋贵们第一个不愿意。 不是假的,那么大概率就是真的。 难道他真的是老子弟子转世? 这个念头在脑海里来回回荡,但李世民却本能的想要否认。事情太大了,他不愿也不敢轻易决定。 但凡换个人入梦他都不用这么犯愁,可谁让大唐认了老子做祖宗呢,事情就变得麻烦起来。 想了半天都没有头绪,他无奈的摇摇头,道:“此事暂且不谈,先说说他后来又经历了什么。” 长孙无忌知道他为何而愁,所以也没有再谈这件事情,而是接着说道: “陈景恪四岁时治好了冯保父亲的气疾,七岁时剖肉正骨治好了蒙安之父的腿疾,为此两家才把孩子送与他做随从。” 李世民的脸色马上就阴沉了下来,他想起了长孙皇后和李承乾,这也是他让长孙无忌去调查陈景恪的原因。 不过他并未发作,而是冷哼一声道:“这两家倒是狡猾,不过眼光不错。” 长孙无忌顿了一下,见他没有再搭话的意思,就继续说道:“前年他施展剖腹取子之术扬名县里,但也为他引来祸事。” “荥阳郑氏一旁支欲收其为义子,多次对他施加迫害,躲无可躲之下他只得离开家乡带着两个随从来到长安。” 后面就是认识周掌柜,经他介绍认识了胡商康文顺,开了现在的医馆……又治好了张准上母亲的病……一直到给两位公主治病。 情报非常的详细,连他这些年给什么人看过什么病都有。当然,能查到的都是一些疑难杂症,普通疾病太多无法求证。 很多陈景恪自己都不知道的细节,都被调查的一清二楚。 还有很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故事,比如什么勐虎求医、什么鬼母产子之类的。 “这些故事有些为真,但大多都是好事者编造,用来哗众取宠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这些故事一听就很扯,可信度几乎没有。 不过他的关注点也不在这些故事上,而是陈景恪的医术,只听他寒声道:“也就是说他很早就能治疗气疾和腿疾是吧?” 长孙无忌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道:“是,冯保和蒙安就是最好的证据。” “呵哈哈……”李世民冷笑道:“好呀,真好啊,都是我大唐的好臣子。” “把贞观以来陈留县所有的官吏名册都找出来,我要一一和他们算账。” 长孙无忌早有准备,当即就掏出一本花名册道:“臣已经查过了,自武德九年至今,陈留县共有六任县令,八任县丞和三任主簿。” “六任县令有四任和郑氏有关,唯有最近两任乃陛下亲自选派官吏担任。” “八任县丞有五任和郑氏有关,剩下三任中有两任被以贪赃枉法流放,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