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杨凡的担心
兵部尚书李邦华还在向崇祯汇报,整理兵部武库的情况。情况之糟糕简直令人瞠目结舌,账本儿上的物资和装备,经过他的清查,只有不到三成,而且朽坏不堪。 此时,勋贵和文官们正在为了推卸责任争吵不休。皇帝刚刚的好心情一扫而空。此时阴着脸,冷冰冰的看着他们狗咬狗。 反正今天,不把京营的装备落实了,他是不会罢休的。 此时,杨凡不关系他们的这些破事,而是皱着眉头,思考起现在的形势来。目前,朝堂的激烈变动,已经有些脱离原来的历史发展轨道的迹象,接下来会怎么变动,必须认真考虑。 对于裁撤九边重镇的计划,杨凡其实是支持的。只不过他不愿意表态罢了。此时他更关心自己会不会在这场变动中受到损失。 平心而论,九边还有些部队是比较能打的。 像是陕西的西军,其后来在松锦之战中打的就比较顽强。 如果他们真的能在热河这块土地上,把一个个的城堡、坚城修筑起来,确实可以封锁住建奴。 但是,这里边的变数很多。情况如乱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说不定那里出问题就会搞不下去了。 但是,推动这个计划的东林,不论成败,他们都是赢家。 现在陕北已经开始乱了,好多造反的。榆林镇和固原镇的兵马调的走吗。这些都是存疑的。 杨凡心里嘀咕,是不是陛下和东林打算把他骗去西北。 灭掉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后让他留在陕西剿灭造反的那些人。只有这样才能把三边总督下面的九总兵调出来。 西北那个破地方,兔子不拉屎。谁爱去谁去,杨凡可是没有一点兴趣,留在那里剿匪,给他封王他都不去。 关键是那个匪患,是怎么剿灭也剿灭不干净的。按下葫芦浮起瓢。 虽然,现在陕西还没有失控,但是,这个局面也维持不了多久了。百姓没饭吃,起来造反是小事,关键在于陕西边军那头。 从没了魏督公,陛下登基已经一年了,除了涂山去榆林镇处理兵变时发了一次军饷外,就在再也没有发过军饷。三边总督的军饷和粮草,主要时靠四川、陕西、山西三省就近解决。 目前四川正在打仗。因为万历末年的强行改土归流,导致奢安之乱的爆发。西南的土司们集体反了。战争从天启元年一直打到崇祯十年。才被镇压下去。 这场糜烂四川和贵州两高官达17年的混乱,明朝耗费了极大的兵力和财力。 《明熹宗实录》有过统计: “除去战争间隙,平均计,镇压奢安之乱,前十年间应耗兵560万人次.运夫45O万人次,日用银12000两,日用米7200万石;集中大将、偏稗将、抚按司道印官上千员。” 现在四川自己都成战区了,那里还管的了三边总督死活。这场战争还要打十年呢,西北的钱粮没指望了。 问题关键是,继续这么拖欠军饷不发,边军们就不是简单的白天当兵,夜里化身强盗了。 驿站的人员不是也不发工资吗,拖欠的太久了,我们就不是开黑店这么简单了。李闯王此时,还没有失业,暂时还在盼望着补发工资呢。 西北局势失去控制,就是从边军开始成建制的投向农民军开始的。 你们不发饷银,老子自己去找饷银。谁有银子和粮食,就找谁要。 本来贼是打不过兵的。卢像升率领两千人,就能追杀四十万农民军。 但是,在反复的拉锯和旷日持久的战斗中,贼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被官兵在战场上训练得水平不断提高。 加之朝廷发不出军饷,干脆,官兵也公开变成贼军后,局面就这彻底失控了。 另外,宁夏镇早已成为军阀了。 当年嘉靖朝宁夏兵变杀死巡抚重臣,最后不了了之。 从此,就开启了大明边军兵变得标准操作流程,这一经验得到了推广,各地边镇纷纷开启粘贴复制模式。宁夏兵变模式成为各地边军兵变的范本。 杨凡很担心,一旦带着京营去了西北。恐怕就不止是灭掉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这么简单。 内阁和皇帝很可能让他,去解决宁夏镇的军阀问题,陕北的民变问题。 这样,杨凡就会困在那里。这些问题不是杨凡能解决的。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大明的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军事手段解决不了政治问题,更解决不了经济问题。枪炮打不倒经济规律。现在大明的经济崩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积累和内在逻辑的。任何的修补都已经无济于事,只能推倒重来。 另外,处理土默特人还有一个棘手的麻烦,那就是西套蒙古问题。 西套是指黄河几字形的西侧,也就是内外河套和宁夏贺兰山以东,河西走廊长城以北、蒙古戈壁以南,一块三角形的荒漠地带。 这里是蒙古阿拉善部的地盘。 此时,漠西蒙古也就是厄鲁特蒙古,这些瓦剌人,主要由四个大部落组成,和硕特与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合称四额鲁特。 阿拉善人和土尔扈特人(东归英雄传里的那些人)关系密切。 土尔扈特人可是有五万帐的规模,骑兵不少于五万人,他们是可以和准噶尔人争雄的大部落。最后被准噶尔人逼迫而西迁沙俄伏尔加河下游的乌克兰大草原。 杨凡消灭土默特人,必然要攻克归化城、九原城(今包头九原区)、临河城(赵武灵王修筑,今天的巴彦淖尔市区)。很可能和西套蒙古发生冲突,进而引起阿拉善蒙古人攻击。 尤其是临河地区,这里就是外套地区。 黄河百害,维利一套。这里有一百万亩肥沃的好地。杨凡是不可能放弃的。尤其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