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7、比八里桥还惨
船上之所以装备30mm口径的加特林机炮。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口径的弹药可以装霰弹。
19世纪漂亮国设计了几种大口径的加特林机炮,都是为了把子弹做成霰弹。通过增加霰弹的大面积布撒,实现更大的火力密度。
粗大的30mm子弹中,填充的可以是一个独头弹。用于攻击车辆和船舶、工事等硬目标。或者弹头是几十个小钢珠。
每一发子弹打出去,都是密集的饼状弹云。这可以有效对付密集阵列的步兵和骑兵。
在内战中这些设计都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然也被杨凡借鉴。
刚才杨凡等人进来时,那些扛着弹药箱跑出去的水兵,就带着这两种弹药箱子。
准噶尔人愤怒的怒吼声中,密集的弓箭和火枪噼里啪啦的落在了船上。但是,并没有造成什么像样的伤害。
水泥船尽管不是铁船,但也是十分坚固的。准噶尔人的箭头都是铁箭头,这一点要比漠南那些同胞强的多。但在坚硬的特种水泥面前,完全没有效果。他们的火铳有的直接打出一个白点,有的重型火绳枪则能蹦下来一小点碎片。
船上的人一点都不担心,回去涂抹一下就好。
中亚总体上资源更加丰富,而且民族国家多如牛毛。这里又是欧亚大陆的心脏,交通四通八达。
自古以来,汉代时期,这里就有希腊和罗马的银币流通。这是因为这里的商路四通八达,处于枢纽地位。而东西方各种技术更是汇聚在这里。
这里的军事资源是丰富的,军事技术也从来不落后。
30mm机关炮的射击声,沉闷而又巨大,震耳欲聋。射击时底座震动,全船都能感觉到震颤。远不是燧发枪步枪和火绳枪能比的。
毕竟这种子弹,不仅是口径大,而且弹体长的多。发射药装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加特林枪管开始转动,密集的子弹喷出枪管。在前方拉出来一条火线,像是一条死亡的电锯。向着河岸上,越聚越多的卫拉特士兵扫去。
因为对岸是密集的步兵和骑兵,所以水兵们用的霰弹。那些站在河堤上的步兵除了用弓箭射击外,就是站着给火枪装弹,然后射击。骑兵则在后面奔驰,一边机动一边射箭,这样可以减小他们的中弹几率。
机炮的每一颗子弹都装了2枚小钢珠。这些钢珠都是现代报废的生锈滚珠做的。在强大的动能下,足够穿透这个年代的所有铠甲。
即使是欧洲的板甲也不在话下。此时的欧洲板甲也不过是铁质的,极少用钢材做的。这个时代,英国的坩埚炼钢产量还低的可怜。
一发子弹下去,2枚小钢珠,直接会把这些铁罐头,打成马蜂窝。
加特林枪管高速转动着,越转越快。弹壳像是暴雨一般的,从退弹口倾泻出去,落进下面一个撑开的麻袋中。被收集起来,这些弹壳还要用来复装弹药。
毕竟,这个年代铜就是钱,弹壳上不能随便丢弃的。杨凡家大业大也不能这样败家。
打出去的是包铅钢芯弹,因为铅弹比较软,能够紧密贴合枪膛,防止漏气,射程更远。目前的金属定装子弹都是铅包钢芯弹。下一代全面换装后装线膛枪管后,弹头将使用覆铜钢芯弹。
从驾驶室的玻璃窗向外看去,一条通红的火鞭,划着s形路线,来来回回的向着岸边的卫拉特战士扫去。
上一秒这些因为半夜被烧了帐篷和物资,愤怒的脸颊通红的勇士们,还在一边射箭,一边跳着脚的大骂。下一秒就被铺天盖地而来的密集弹幕,像割倒的麦子一样,一片一片的扫倒了下去。
前排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成了一大片碎肉,向后飞溅。
这些钢珠的威力是如此之大。巨大的动能面前,他们胸前的皮甲,甚至是鱼鳞甲、扎甲统统没用,根本挡不住。
中弹的人基本被打的千疮百孔,肢体破碎。
前面一层接着一层的人向后栽倒。地上一片残肢碎肉,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
铅包钢芯弹,因为是两种比重不同的物质组成,进入人体就会立即失稳,然后翻滚。只要打中躯干,基本就没救了。弹体会跳跃着拉出巨大的空腔。
张五典和霍氏、张凤仪看的长大了嘴巴。他们的思想先停留在冷兵器的时代。做梦也想不到,还可以这样杀伤敌人。
这是什么火器,居然有如此威力。这已经不是战斗了,这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些瓦剌人懵了,如此凶残的武器是他们在最恐怖的噩梦里,也没有看到过的。这些密集打来的弹幕,那些小钢珠,打在武器上,武器崩裂,打在弓箭上,弓臂断成两节。打在肢体上,肢体飞离而去。
而且密集的如同暴雨一般。这根本不是人力能抗的住的。
有的骑兵一边奔驰,一边对着船开枪。火绳枪的铅弹打在船上没有什么效果。可是船上的机炮打来,就连人带马一起变成了漏斗,噗嗤噗嗤的喷出血箭。
有的骑兵看到了前面一片片扑倒的人,试图用手臂上圆盾抵挡。可是铅弹打来时,圆盾成了筛子。后面大人也直接被穿过圆盾的铅弹击中。
这些瓦剌人虽然凶悍,但是,他们不是傻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