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汴京圆社 > 变化(上)

变化(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错的人来写。

好在如今这种放到后世网络上小白至极的套路爽文在千年前的世界算得上是爆杀了。而李清照除了对跌宕起伏的情节着迷外,更是对《织女传奇》的主角魏家三姊妹产生了无限地崇拜向往之情。

“我也好想跟她们一样,凭着知识技艺让那些不可以说小瞧轻忽女子的男人大吃一惊、羞惭地无地自容,光是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就令人难以自持地兴奋快活。”

已满十岁的李清照受家学熏陶,耳濡目染,聪慧颖悟,才华过人,于文字一道上拥有天生的敏锐触觉与非凡灵性。她有自信论诗文,再过几年同辈男子无一比得上自己。

但只是这样就满足了吗?古往今来青史留名的才女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承兄长遗志编纂《汉书》的班昭;书有《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写下《白头吟》的卓文君;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唐时的上官婉儿、薛涛、鱼玄机。

留下些诗文才名被后世赞声天姿秀发不输男儿?不,她突然发觉自己想要的是像魏家三姊妹一样,在更广阔的天地和男子同台竞技甚至压服男子让他们对自己心服口服。

李清照眼眸晶亮,为终于确立了人生目标奋斗的梦想而激动至极。

有人因为棉布纺织衍生出的故事而激发出梦想,也有人因为棉布本身而受到触动。

春风春雨春日催动一城繁花,不过再明媚的春色也及不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的美人。

不到十岁的沈孳随父亲来的汴京城,只觉满眼所见皆是繁华胜景,佳人如织,然而他关注的却不是美人,而是她们身上的棉布裁成的衣服。

沈家祖辈自隋末从新疆楼兰迁至河北定州孟家庄,将西域缂毛技术应用于缂丝并发扬光大。沈孳家学渊源,小小年纪缂丝技艺已大有青出于蓝之势。

缂丝乃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宋时的缂丝前承唐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

去岁,朝廷在少府监下新设织造院,掌棉花纺织技术和棉花种植的推广,在定州也开垦了不少棉田。沈孳之父见状忧心忡忡,终于忍不住带着儿子入京打算探一探棉布的优劣。

织造院如今大量从民间招收适龄女子教授操纵轧棉机、纺车、织布机等物纺织的技术。他们父子二人来到织造院外时,便看到一群带着女儿的汴京中下之户正排着队等待入内面试。

沈父好奇之下一问才知,原来因为汴京城娱乐业的发达,达官贵人、高门富户畜养歌伎舞伎蔚然成风,在勾栏瓦舍和闹市表演的路岐人也颇受欢迎。导致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为家庭赚取钱财。

可是到底还有许多女娘资质普通,想要靠歌舞技艺谋生都困难更别说挣钱了。如今织造院的魏专知作为负责棉花纺织技术的吏目,广开大门为这些女娘提供了另一个谋生的选择。

那汉子滔滔不绝,“也就是现下棉田还是太少,不然我大宋必定人人都穿棉衣。棉衣比麻衣柔软舒服,比丝绸耐磨结实,最重要的还是冬天暖和夏天吸汗。操作纺车织车又不像刺绣那般费眼伤身,我家闺女有这门手艺傍身将来嫁了人夫家岂能亏待了她......”

沈孳听着那汉子对棉布推崇备至,心底滋味复杂难言,他看着魏家三姊妹中的大姊魏绡一抹靛蓝色的婀娜身姿走出织造院,似乎在跟负责引领的人嘱咐些什么。

沈孳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爹爹,孩儿想入织造院学习棉花纺织技艺。”

——————————————————

“宝娘,咱们真的要去天圣银行借钱吗?”御街上一个犹犹豫豫的中年人向身旁一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小娘子问道。

看着爹爹在熙熙攘攘的御街上毫不避讳的大谈贷款的事,裴宝瑟只想扶额叹气,她拉着爹爹走到僻静处,“爹,不去天圣银行贷款,难不成要去解库(当铺)吗?银行只要每月一分五厘,解库可是每月两分五厘的高利啊?”

“但是爹爹听闻那银行也不是会给所有人放贷,反而拒绝了不少人。”裴老爷紧锁着眉头说道。

“爹,您就放心。天圣银行一定会贷款给我们的。”裴宝瑟充满自信地道。

父女二人来到位于御街的天圣银行,进入大厅问明来意,由侍女引领请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室内坐下,奉上茶水就关门退了出去。

此刻在桌案对面坐着的是个顶多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她神情端肃,打量了一番自己这对父女后,用没用丝毫起伏的声音问道:“裴老爷,裴娘子,两位早上好。我是天圣银行信贷部主任文寒露,能否给您放贷我必须先在此先问您几个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