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高考生暑假工秒变战地记者
【尽管宋朝实行了糊名法,考官在试卷上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籍贯等信息,但依旧难不住作弊者。】
【他们提前和考官约定好暗号,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句子。】
【只要考官在阅卷时发现了暗号,就会直接给试卷通过。】
【这种作弊手段在历史上并非罕见,比如清朝顺治十四年的会试。】
【25名考生买通考官,提前获取了试题,并与考官约定了暗号,在某行写某个语气助词。】
【判卷的时候,考官便能轻易的识别出这些暗号,并给予相应的高分。】
【这种作弊方式看似简单,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打通一个关节,往往需要耗费几千两银子,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被送了出去。】
【等到发榜时,却有5名考生发现自已并未上榜,于是他们就将事情捅了出去。】
【顺治皇帝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下令严惩涉案人员。最终,7人被斩首示众,108人流放关外,200多人被打板子,成绩也全部作废。】
【为了挽回朝廷的声誉,顺治皇帝还亲自出题重新组织了一次考试。】
【历代都对科场舞弊下狠手,可人头落地之后,还是继续有人铤而走险。】
此时弹幕弹出。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把知识装进脑袋里就是最高级的作弊。”
“八股文这玩意儿还能作弊?!”
“王维,白居易,温庭钧、张謇都塌房了啊。”
......
李世民看完整个视频,人都快要麻了。
这些要动歪脑筋的学子,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作弊手段,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这真是小刀戳屁股,给他开眼了!
李世民心中暗自咒骂,天幕啊天幕,真是给朕出了个大难题!
现在是他不想改革科举制度都不行了,如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学会了这些作弊手段了!
他立即严肃地开口:
“诸位爱卿,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
“大唐需即刻起,依照天幕中的方法,加强防范作弊的措施。”
“糊名制、誊录制、浮票制、审音制、锁院制、磨勘制、复试制等等,均可作为大唐防范作弊的参考。”
“为了防止考生夹带,考生需换上我朝统一制作的考试衣物。”
“一旦发现作弊行为,必须严惩不贷。视其情节轻重,可剥夺功名,或禁止其几年内参加考试,乃至永不录用。”
“考官和检查者必须严守纪律,严禁与考生有任何私相授受的行为。违者,朕将给予降级或罚俸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必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朝堂下的群臣一脸正色的齐声喊道:
“陛下英明,吾等必将严格执行!”
......
历朝历代的一些学子此时正在冥思苦想。
天幕也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啊!
天幕中的作弊方法,无疑给他们打开了很多思路。
但是作弊方法都被曝光了,他们若想继续沿用此法,势必要将其做得更为隐秘才行。
而朝廷在了解到这些层出不穷的作弊方式后,也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防范。
这确实是难办啊!
可是高中状元,甚至是中举的诱惑都太大了。
但是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他们依然愿意冒险一试。
与此同时,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正如他们所想,在制定着防作弊的策略。
科举作弊,他们深恶痛绝且屡禁不止。
但若是能杜绝作弊,给天下间所有的学子提供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为朝廷挑选到真正有用的人才,他们也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加强监考和检查。
......
正当他们各自忙碌之际,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高考生暑假工秒变战地记者,让网友们了解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完蛋!】
此时弹幕弹出。
“哈?暑假工还有战地记者了?”
“那肯定的,我去年暑假就去做过雇佣兵呢。战地记者又有何不可呢?”
“楼上瞎说的吧,这一看就是00后来整顿职场了。”
......
各朝古人都十分好奇。
他们只知道一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至于这“行行完蛋”,又是个什么说法?
永乐年间。
朱棣不太明白“暑假工”、“战地记者”这些后世的词汇是何意。
他早在天幕中了解到,华夏后世的学生都要参加高考,继而是大学、研究生、博士阶段的考试。
这与他们朝代的科举考试颇为相似,需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重重关卡。
而令朱棣感到困惑的是,他们朝代的学子们,在最终殿试没有放榜之前,是万万不敢松懈的,一直都是埋头苦读的状态。
难道是后世的学生在高考完毕之后,会有一个假期,叫做暑假?
并且有些学生还会选择去打工补贴家用,成为所谓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