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扎扎实实过个节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扎扎实实过个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龙在询问了李建国,知道他对于卖鱼没有什么抵触后,便每天下十到十二条网,早上早早的牵着马车去取网,回来择鱼,然后他和李建国去卖鱼,梁月梅上工,陶大强拾网。

安排的井井有条。

而且因为提早了时间,李娟和李强两个还能坐着自行车去上学,还挺开心。

兄弟两个每天都能进账几十块钱,李建国的思想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一天挣这么多钱,还挣啥工分啊?

付出的也不过就是起得早些,去市场里吆喝两声而已。

玛县的自由市场在石城收费一个星期后也开始收取了摊位费。

和石城老街不同,这边一开始收摊位费,摆摊的一下子就少了不少。

据李建国回来说,那些不想交钱的,直接就把摆摊的位置往东移,移出了城,在乌伊公路路边摆了起来。

凭心而论,这摊位管理费其实不高,甚至比石城还要低,一个摊位基本上就是一到三毛钱。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别说一毛,就是五分钱,那也是钱,关键时刻有大用的。

然而,他们挪了位置,人流量却并没有跟过去——毕竟现在的市场已经固定了大半年,从原来的黑市转过来的。县城里的人已经习惯了市场的位置,突然变化之后,虽然那边的东西便宜,但远啊。

不是谁都有自行车的。多走一两公里路,来回要花费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对于早上上班工作的人来说,这时间还不一定耗费得起。

所以大部份人买东西,还是在这边的市场。

而市场摊位少了,摆摊的交了管理费,卖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开始涨价。

“有几个卖鱼的过来找我,想给我说把鱼价提上去。”李建国在饭桌上给李龙说,“我没答理他们。他们那一个个拿着几公斤十几公斤鱼,提一点就提一点了。我这六七十公斤鱼,本身就没原来小海子鱼好吃,提一点价,那指不定就没人买了。”

“是这个道理。咱们不缺这几毛管理费,还是按原来的来。”

“好些个老客还说哩,说原来的鱼好吃。有些人还记得你和老爹哩。”李建国说着笑了,“我就告诉那些人,我们是一家子的,人家说怪不得老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还真是这样。我还给他们说,等过段时间我们就送小海子鱼了,现在那里得休息一段时间。”

“的确是得休息一段时间。”李龙说,“其实里面大鱼还不少,就是中等的鱼让咱们逮了不少——马上该浇冬麦了吧,那之前小海子里要灌水,到时可能就逮不了多少了。”

这个话题就这么打住了。虽然大海子的鱼卖的没小海子贵,但量大啊,一次顶得上小海子的两次,而且李龙也看出来了。大海子四周虽然有好些个村子,但真正实施逮鱼卖钱的,也就是自己一个。

每次划着轮胎到里面下网,感觉那个孤独啊。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中秋团圆节到了。

中秋节这时候还不是法定假日,单独的话是不放假的。但今年的中秋和国庆合在了一起,是要放假的。

中秋节的头两天,家里就已经开始准备过节的东西了。

“小龙,院墙边上有我捡来的那些木头棒子,还有你拉回来不能做家具的松木枝子,我捆一起了,还有这盆面,你拿着到后面东庄子去给柴老爷子,你大哥和他家说好了,让他帮着做锅盔。”

锅盔原本是甘陕一代特有的食品,北疆这边大部分的传统汉人,在支边青年来之前,是从甘陕那边跑过来的,当然还有更远的,小刀会起义或者跟着左宗棠、林则徐过来的,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甘陕过来的汉人在这里安了家,不仅带来了兰银官话,也带来了那边的特产食物和生活习惯。

柴老爷子做锅盔在村里是一绝——柴家原本就是本地老庄户,建村前就在。他做锅盔也方法也是比较独特,扣在一起的平底锅里放上和好的面——当然面里是要加材料的,具体加哪些东西李龙也不清楚。

平底锅两个扣在一起放中间,上下各放一个桶,桶里烧劈柴,因为劈柴耐烧。用上下桶里的火将平底锅里的锅盔烤熟。

柴老爷子自然也不可能是谁家都帮着做,这得看关系。李建国还是有这个面子的,所以李龙把东西送过去之后,柴老爷子痛快的答应了。

“明天下午过来拿就行。”

“好哩。”李龙应了一声,和这个矍铄的老爷子告别,回去了。

和“有钱没钱剃头过年”一个意思,既然要过节,那基本上就是量力而行。大西瓜是要备一个的,至少能够一家人切着吃,往往都是早早准备了皮厚沙瓤的十多公斤大西瓜。

苹果这时候也不是那么贵,也需要备上。有钱的买几公斤,除了过节平时也吃;钱少的就买几个,团圆夜的时候摆一盘是个意思。

当然,最不能缺的自然就是月饼。这玩意儿大队门市部和乡门市部也会卖,从中秋节开始,能一直摆到过年——至于保质期和会不会变质,没人去管。

卖完算完。

所以往往到过年了还能看到门市部里的木头柜台里面,摆着一纸袋子月饼。通常很便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