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楚 > 第四百零一章 化巴入楚

第四百零一章 化巴入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策一激进,策二莫测。众人莫衷一是,原本倾向于策二的熊槐也犹豫起来。

他犹豫的根源便是叛乱。

原本秦国灭巴蜀后并未像在其本土那般实行郡县制,而是实行巴人治巴、蜀人治蜀的‘羁縻之策’。在蜀国,秦惠文王将蜀王降为蜀侯,并以原蜀王之子为蜀侯,设置蜀相,以张若为蜀国守。

但是,此后连续三任蜀侯叛乱,秦国不得不屡屡派军平叛。直到秦昭襄王时废掉蜀国国号,才将巴蜀彻底纳入秦国的郡县体制。

对楚国来说,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秦国,熊槐可不愿无端被巴蜀牵制,给秦国再度崛起的机会。

所以,熊槐需要的是稳定的巴蜀,而不是一个在当下或者未来一定会炸开的火药桶。

也即是说,只要能解决可预知的叛乱问题,熊槐就会选择策二,因为如果选择策一,一定会有叛乱,就一定要在巴蜀常驻大军震慑,而这个时间是不可控的。即便短时间内迅速平乱,那也是治标不治本,日后难免复发。

再者,派遣楚人治理巴蜀非但困难重重,其被策反叛楚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楚武王时灭权设县,以斗缗为权尹,然而斗缗却在权人的策动下起兵叛楚。巴蜀地域广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极易给封疆大吏自立为王的机会,秦国治下的蜀相陈庄便是一个例子。

想到这里,熊槐说道:“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杜绝秦国再次崛起,为此需要稳定的巴蜀,寡人以为策二更符合当前之局势。诸卿想想,我楚国是如何对待蛮夷的?”

“羁縻之策?”昭阳灵光一闪,想到了数年前熊槐曾经提出的对待蛮夷部落的策略。

熊槐点点头,“然也!但是对于巴蜀,却不能完全照搬羁縻之策。巴蜀是日后我们进攻秦国的一条重要通道,且巴蜀具山林盐铁之利,需得妥善经营。是以寡人认为,巴人治巴,蜀人治蜀是不够的,需要有楚人的参与甚至主政。然而,如何避免楚官与巴蜀本地官员的勾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巴蜀两地的稳定。尤其是蜀国与楚国之间隔着巴国,更难掌控。”

田忌说道:“大王适才曾言并巴入楚与化巴入楚是两回事,臣以为所谓策二便是化巴入楚之长策。先许以巴人自治,灭蜀之后,携灭国之威迫使巴国内附,许之以巴楚共治,再施以王政,推郡县,化巴入楚,蜀随其后!”

熊槐点点头道:“上柱国言之有理,寡人亦倾向于策二,唯忧其日后叛乱。诸卿可有良策?”

“大王,臣以为,巴蜀日后是否叛乱非取决于巴蜀贵族,而取决于楚国!”御史大夫景华说道。

这说法倒是新颖,熊槐心中一动,顿时明了,他笑道:“景卿之意,施行王政?”

“以王道化之,以法道惩之,王、法并用,天下归心!”景华又道。

熊槐不由得对景华刮目相看,出仕几年,进步很快啊!但想想,似乎又什么也没说。

景华一见熊槐的神情便知其不以为然,便又说道:“大王,臣之意,若能令巴人归心,何愁其反叛?”

熊槐点点头,“景卿言之有理,不知卿可有良策?”

景华摇摇头道:“化巴长策,须从长计议,臣一时之间却无良策。”

熊槐也知道,仓促之间让他们有什么成策,那也是难为了他们。他沉吟一下说道:“今日确实仓促,诸卿且回去之后仔细思量一番,三日后各自上表言之!”

三日的时间一晃而过,熊槐案前一摞奏表,熊槐每一份都仔细阅读。两日后又召开了一次政事堂会议,就大臣们奏表中的化巴之策深入探讨了几次。

九月初,尚书屈原将这几日政事堂讨论的内容作了总结,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化巴蜀之策,交给熊槐。

熊槐看后十分满意,这份化巴蜀之策包含了让巴蜀两国融入楚国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大体如下:

安抚人心。遣使持节,宣楚王仁德,晓谕巴蜀之民,释其惊惧之心。许以巴蜀自治,保留其风俗,尊其贤者,用其能人,使知楚非侵略,实共兴也。赐免赋税数年,以示恩泽,重建家园,抚慰民心。

渐进式推行楚制,合巴蜀楚律法,取三者之长,订立新章。选巴蜀楚士人共治,以巴蜀之人领地事,虽然实行羁縻政策,但也要在巴蜀地区建立郡县制,设立蜀郡和巴郡,分别管理成都和江州地区,任命国府直接派遣的官员来管理,确保国府政令的贯彻执行。这种分治策略既能保持巴蜀的相对自治,又确保了中央的权威。

开巴蜀楚商路,鼓励贸易,减免关税,使物产流通,工商繁盛。在巴蜀各地设市集,招徕楚商,同时推动巴蜀货出楚,以利诱人,使巴蜀之民渐感实惠,心向楚国。

在巴蜀各地建立学堂,延请楚巴蜀学者,共研学问,推广楚国文化。

于巴蜀各地要冲筑城池,驻精兵,以防两国复叛,亦可震慑周边诸国。选巴蜀勇猛之士,与楚人混编成军,既强军力,又增团结。

尊重巴蜀两地宗庙,允许巴蜀之民继续其传统祭祀,同时在重要祭典中引入楚礼,体现楚巴蜀一家之精神,强化共同信仰,巩固楚国王权正统。

楚王适时亲巡巴蜀之地,躬行亲民,听民生疾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