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韩策
肥义的‘秦并韩’论着实将韩国君臣吓得不轻,韩王好言请肥义先回驿馆休息一日,他们需要再考虑考虑。
‘秦并韩’三个字像一块巨石压在韩国君臣的心上,他们心情凝重地聚在一起商讨、争辩了一天,最终决定答应与赵国结盟,在对魏策略上共进退。
对于秦国的忌惮与恐惧是深入韩国君臣的骨髓的。韩国自身弱小不说,最令他们寝食难安的是韩国与秦国紧邻,是秦国东出争霸的必经之地,秦国必然是要将韩国牢牢掌控的。这一点韩国君臣也都看得明白,他们原本也乐得抱住秦国这个大腿,狐假虎威一番。
但是肥义的“秦霸天下之时,便是并韩之日”像一块天外陨石砸在头上,韩国君臣们晕眩了。
这不就是兔死狗烹吗?
他们慌了,但是以韩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反制秦国。秦国只须两路出兵,一路攻其上党,一路直下宜阳,进逼三川,韩国便将一分为三,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肥义之言太过突然,仓促之间韩国君臣乱了章法,哪里能有什么好的谋划?
是以,今日再论。
韩鹏以为肥义之言有理,韩国须作长远打算,提防秦国。与赵国结盟,表面上看是共同制魏,实际上韩国可以借赵国牵制秦国,危难关头,赵国或可挽救韩国。
这世上眼光长远之人总是少的,多的是只顾眼前利益之人。
作为韩鹏的政敌,韩珉自然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肥义所言纯属无稽之谈,其目的只是为了迫使韩国与赵国结盟。韩国与魏国才真的是唇亡齿寒,秦国若是真的吞并韩国,下一个必将是魏国,魏国绝不会坐视韩国被秦吞并,秦若吞并韩魏,则天下危矣,天下诸侯又岂能坐视?
韩王终于体会到了两大重臣分持不同意见的后果,他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如何抉择,只得向第三人问询意见。
这个人就是中大夫缪留。
他认为肥义所言“秦并韩”有些遥远,天下大势风云变幻,各诸侯相互影响,捉摸不定,实难揣测长远。但其所言“三晋归一”却迫在眼前,是最需要考虑清楚的事情。想当初晋国何其强大,以至于秦不敢东出,楚不能北上,齐窝居海滨,四方诸侯来朝。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一家独大,料想魏王生出三晋归一之心也是顺理成章。
然则秦欲三晋归一乎?
缪留认为肥义言不由衷,三晋倘若归一,秦岂得出函谷?如何争霸,又如何并韩?
是以,三晋归一,只是魏王一厢情愿之想法,秦也乐得三晋内斗不止,如此三晋才会有求于秦,秦之连横三晋也才会更加顺利。
韩、魏结盟攻赵,正中秦国下怀;韩、赵联手抗魏,则韩、赵皆可保全。然则三晋是否要一直与秦连横?
时也势也,利则横,不利则纵!
缪留一席话令韩王豁然开朗,当即便决定答应与赵国结盟,在秦不干涉的情况下,一同对魏,彻底打消魏王三晋归一的念头。
次日,韩王再次召见了肥义。
“肥卿,三晋之争乃兄弟相争,岂可让外人参与?魏王所作所为,寡人不耻!是以,寡人决定与结盟,共同讨伐魏国!”
听到韩王答应了结盟请求,肥义也长舒一口气,幸不辱命!
“韩王慧眼如炬,洞察大势,实乃三晋之福!”肥义赶紧送上一个马屁。
说实在的,缪留一席话,确实让韩王有一种天下大势尽在掌握的感觉。
“不知赵王打算如何对付魏国?”
心动不如行动,韩王有些急切了。或许,赵、韩两国可以弥补昔年分魏失败的遗憾?
其实当年,赵国是想扶植公子缓即位,从而达到控制魏国的目的,而韩国却是想将魏国一分为二,韩、赵各得一份,双方达不成一致,最终各自退兵,给了魏国机会。
韩王康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理解先祖们为何不能达成一致,两分魏国不是挺好吗?
“我王之意,魏国勾结齐国,须得还以颜色!既然韩王同意联手伐魏,那便八月出兵魏之襄陵,如何?”肥义说道。为了尽快联合韩国出兵,报仇魏国,他来之前已经与赵雍商定好出兵地点。
襄陵地处河东,是晋襄公陵墓之所在,故名。晋襄公乃晋文公之子,襄公在位七年,善纳箴言,励精图治,使晋国持续鼎盛,续霸诸侯。桂陵之战时,魏军先是在桂陵败于田忌孙膑的齐军,魏军主将庞涓也被俘。次年,当今齐王联合卫、宋两个小国包围了魏国南部重镇襄陵。经过半年的准备,魏国联合韩国在襄陵打败了齐、卫、宋三国联军,田忌、孙膑也无可奈何。而魏武卒再一次展示了其超过齐技击的实力,齐王不得已请求楚将景舍与魏说和,魏国暂时维持了其霸主地位。其后魏与齐、赵媾和,便全力攻秦,最终迫使秦孝公求和。
“襄陵?诸卿以为如何?”韩王看向韩举、韩鹏、申差三人。
“襄陵乃魏南部重镇,位于淮、河之间,地形平缓,适合大军作战,臣以为可。”韩鹏略一思索回复韩王。
“好!那便出兵攻魏襄陵!”韩王高声说道。
“不知韩王欲出兵多少?”肥义又问。
“赵王欲出兵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