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魏逆 > 第259章 罪人

第259章 罪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缮防御工事以却敌于辽水之西。

是的,他没有亲自引兵前往。

并非是无有亲临战阵之胆,而是实属不能离开襄平城。

自他称王之后,襄平城内的市井与郊野聚落都开始流传起许多蜚语,皆是指摘于他的。

是在指摘他乃公孙家族的罪人,给辽东四郡带来了灭顶之灾。

比如,若他先前没有夺其叔公孙恭之位、没有主动遣使者前去给江东称臣,就不会引来洛阳庙堂的怒火,最终演变成为了大兵来伐。

毕竟谁都知道,魏国素来对孤悬在外的辽东四郡没有什么征服欲望,一直都将注意力放在蜀吴二国身上。

比如指摘他若是能为家族多考虑一分,就应该将位置传给儿子公孙修,然后恭顺的奉诏前去洛阳,说不定就消弭魏国庙堂的怒火、避免了战事的发生。

至于他身为辽东之主,不能如此耻辱的奉诏、任凭魏国庙堂予取予求.

纯属放屁!

他的长兄公孙晃自幼就被前去洛阳当质子了!

为了整个家族的传承,公孙晃能去洛阳,他为什么就不能去?

且以当世立嫡立长之礼法,辽东基业也应该由嫡长公孙晃来继承,他算哪门子的辽东之主?

夺叔之位、行事悖逆也就罢了,引来了魏国的怒火之时,却不敢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竟还自称王,将辽东四郡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样的辽东之主,值得四郡士庶依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诸如此类的指摘还有很多。

无需多想,便能猜到这些流言蜚语都是魏国细作散布的,但却令公孙渊有些焦头烂额、心力憔悴。

因为他无法遏止这些流言的传播。

更无法向士庶们解释,不管他有没有悖逆之举,魏国终有一日会遣兵来攻辽东——以代汉承天命自居的魏国,必然会致力于大一统、以全复昔日汉帝国的疆域为使命奋争,不可能一直容忍公孙家族割据辽东的。

但他能意识到这点,并不意味着士庶们也能意识到。

又或者说,士庶们即使意识到了,也会选择性的忽略掉。

因为没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家园迎来战火。

在魏国大军压境、战火漫天来之际,在面临死亡威胁与家园即将被毁的恐慌之时,辽东士庶们只需要一个发泄怨恨的理由、一个承担罪责的人。

至于真相如何,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想平息这些怨恨与消弭这种指摘,唯有将战火拦截在辽水西侧、将来犯的魏军击败,让士庶觉得他能庇护他们的家园安宁才行。

所以,公孙渊选择留在了襄平城内。

稳住城内人心之余,也为前去辽燧却敌的兵将们“看护”家小,让他们心无旁骛、勇而无畏的迎战。

当然了,他也私下嘱咐过将率卑衍、杨祚作战计划。

扼辽水修缮防御工事而守,这是肯定的。

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是以少量兵马与魏军小规模的野战一场,试探一下魏军的战力。

若是试探失利,那不必说。

此后就龟缩不出、日夜戒备,依托防御工事令魏军寻不到决战与渡过辽水的机会,只要待到秋末冬初之时,不想被冻毙在野的魏军自然就罢兵归去了。

但若是胜了,那就是大有可为啊!

首先是挫敌之锐,更能极大鼓舞辽东兵将的士气与士庶们的信心。

不管怎么说,自秦汉四百年以来,就没有哪个边陲小国或割据势力,能抗衡中原王朝的。

其次,则是辽东军可以改变龟缩防守的策略。

如遣水师沿着海岸隔绝他们的粮秣补给,以骑兵断其归路,待到魏军陷入士气低迷与江东援兵抵达后,便奋力一击,将魏军杀得十不存五、伏尸百里!力争一战令魏国丧胆、元气大伤,此后数十年内都不敢再遣兵来犯!

如此,他公孙渊就不是罪人,而是辽东士庶口中的雄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