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经验交流
喀什骄阳似火。
李明和阿依古丽坐在开往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车上,手里还拿着准备讲演的材料。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主讲人的身份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难免有些紧张。
“我觉得ppt的第三页数据可以再精简一下。”阿依古丽翻看着平板电脑,“重点突出高海拔地区儿童先心病的发病特点。”
李明点点头:“对,还要强调我们中维医结合的筛查方法,这是最有特色的部分。”
车窗外,连绵的山峦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城市建筑。
两个小时的车程,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完善演讲内容。
自治区人民医院会议中心已经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援疆医生齐聚一堂。
李明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的是在各种会诊中认识的,有的则是在视频会议上见过。
“李明!”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这里!”
转头一看,是许久不见的王野。
他穿着白大褂,胸前别着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工作证,冲着他们用力挥手。
“王野!”李明快步走过去,“你怎么提前到了?”
“昨晚就到了,”王野拍拍他的肩膀,“张教授特意让我早点来,说有个病例要讨论。阿依古丽也来了,太好了!”
三个同学凑在一起,顿时勾起了许多医学院的回忆。
正说着,张国华从会议室里走出来。
“准备得怎么样了?”张教授看着李明,目光严肃,“这次可不只是经验分享那么简单。”
“都准备好了,教授。”李明觉得有些奇怪,“您说的那个病例……”
“会后再说,”张教授打断他,“现在先听听各地的情况。对了,一会儿你们注意听北京援疆团队的发言,他们在远程会诊系统上有很好的经验。”
会议开始后,各地援疆医生轮流发言。
有的分享基层医疗点建设经验,有的介绍远程教学平台,还有的讲述危重病例的抢救过程。
轮到李明和阿依古丽时,他们详细介绍了高原儿童先心病筛查项目。
从最初发现问题,到建立筛查流程,再到远程会诊系统的构建,半年来的工作成果娓娓道来。
“最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李明强调,“我们正在培训基层医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筛查技能。同时,远程会诊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已经覆盖了周边多个县区。”
“这个筛查模式很有特色,”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评价道,“尤其是把维医诊断方法融入进去,既符合当地习惯,又提高了筛查效率。”
阿依古丽补充介绍了他们如何将维医“脉象”理论与现代医学检查相结合,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
会间休息时,王野拉着李明和阿依古丽来到走廊里。
“你们这个项目太棒了,”他兴奋地说,“我们和田那边也需要这样的筛查系统。我已经和院领导沟通过了,希望能和你们合作。”
“合作当然好,”李明说,“我们的系统还在完善中,正好可以互相借鉴。”
“不只是简单的借鉴,”王野压低声音,“张教授这次带来了一个特殊病例,可能需要多地联合会诊。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建立更大范围的协作网络。”
阿依古丽若有所思:“你是说,建立覆盖南疆的儿科急救网络?”
“对!”王野眼睛发亮,“想想看,如果喀什、和田、克州能够联网,资源共享,那救治效率会提高多少!”
正说着,张国华走了过来。
“看来你们已经在讨论下一步计划了,”老教授露出欣慰的笑容,“走吧,带你们去看个病人。这个案例,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启发。”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他们见到了张教授说的病例:一个来自南疆深山的维吾尔族男孩,年仅六岁,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这个病例很特殊,”张教授指着检查片子说,“需要多学科会诊,还要请上海的专家远程指导。但现在各地的远程会诊系统标准不一,数据传输也有障碍。”
李明仔细看着病历,突然明白了张教授的用意:“您是想通过这个病例,推动建立统一的远程会诊平台?”
“不只是平台,”张教授说,“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协作体系。从基层发现、转诊通道、远程会诊到手术协作,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这确实是我们目前最缺的,”阿依古丽说,“前几个月光是协调各地的会诊时间,就耽误了很多救治时机。”
王野接过话题:“所以我们更要抓住这个机会。张教授,您觉得可行吗?”
张教授看着眼前这三个年轻人,目光中充满期待:“这个项目确实很有挑战性,需要协调的部门很多,技术障碍也不少。但是,”他停顿了一下,“正好你们三个都在关键岗位,又都有相关经验。如果你们愿意试试,我可以协调自治区这边的资源。”
李明和阿依古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我们愿意尝试,”李明说,“反正远程会诊系统已经有了基础,扩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