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校友加老乡
读者朋友有人肯定像我一样,青春年少岁月也曾经晚知晚觉,错过了不少好姻缘吧!
咱们的女主李春妮也有这样的经历,在情感方面不够敏感,开窍比较晚。
又到了一个休息日,省城的有名景点或者无名景点,李春妮与同学们逛的差不多了。
这周休息日,李春妮没有外出,而是在图书馆里阅读喜爱的书籍,来打发自己的美好时光。
读到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的趣事,为流浪的才女或喜或悲,正读得津津有味时,一个外班的同学走过来说:“你是李春妮同学吧?门卫有人找你。”
李春妮抬起头来,说了声:“谢谢!男的还是女的?什么样的人呀?”
“年龄好像跟我们差不多,一个男的,不认识。”
“谢谢你告诉我,受累了。”李春妮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放回原处,赶紧下楼向门卫室走去。
她边走边思忖:“年龄差不多大,不可能是哥哥呀,哥哥现在来找我能有什么事?”
李春妮赶到门卫,门卫大爷说:“你是李春妮吧,就是那位同学来找你。”他指了指大门外的青年。
春妮儿顺着门卫大爷手指的方向,看到一个身材挺拔、肩宽腰瘦,模样英俊,眼神稍带点忧郁的帅气男生正站在大门口。
不认识呀!李春妮迅速旋转大脑,也没能搜索出任何熟悉的信息,证明来者是谁?
李春妮迈着迟疑的脚步,走出校门口,微笑着走向那个人,欲言又止。
“李春妮同学,你好!我在省粮校读书,比你高两级,王老师也教过我两年,我们是中学校友啊!”那个男生边说边迈步向前并伸出手来。
“哦,哦,你好,你好!”春妮儿笑着也伸出手去。
“上次我回家去看王老师,听她说你在省城的纺校读书,这周正好我没事,就过来看看你,我叫司亮。”
“嗯,王老师还好吧!从开学我一直还没有回去呢。司亮?这名字有些耳熟。”
“王老师挺好的。我村离你们村不到十里地,我跟你们班的司华是一个村的,过去我们都一门心思学习了,同在一个校园,也不认识。不过,在尖子生的名单里,经常看到有你的名字。”
我说怎么这样耳熟呢,听同学们提起过,我在全校各年级的优秀生名单中,也见过司亮这个名字。
“想起来了,学习一直很好的大哥哥。”李春妮笑着说。
“想起来了?看来多少对我有点印象,只是我们没有见过。我当时学习算不上很好,跟趟罢了。今天你在忙什么了?”
“没别的事,在图书馆里消磨时间呢。”
“听说司华在市农校念书了,很长时间没见到他了,你们有过联系吗?”
“没有,很多同学的详细地址还不太清楚,所以也没有联系。”
“下午咱去看电影吧!听说《牧马人》拍得好,挺感人的。老乡加校友,中午一起出去吃面皮,吃饭后正好有一场,咱去看看怎么样?”
虽然与之不熟悉,但是远离家园,见到校友和老乡,自然格外亲切。
何况听到这些话,春妮儿无法找借口拒绝,就答应了。
她把司亮领到门卫室坐下,自己回到宿舍,拿了几块钱,又给同宿舍的素素她们留下一张自己去向的纸条,就跟着司亮一起出了校门。
李春妮有点腼腆,没好意思跟司亮并排着走,经过两年省城学习的司亮,已经变得比较大方和从容了。
李春妮跟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走走停停,司亮会放慢脚步等一等春妮儿,幽默地说:“紧跟上来呀,这么漂亮的妹妹,小心走丢了。”
李春妮便捂着嘴偷偷笑笑,加大步伐跟上去。
路两边已经出现了很多摆摊的人,春妮儿也看到了不少农产品,摆放在省城的集市街道。
看他们的打扮,听他们的口音,看那张张纯朴的谦恭的笑脸,都明明白白地写着“乡村”二字,他们就是比较早的那批勇于闯荡世界的农民。
这条大街长得有些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味,蔬菜、水果、各种时令农副产品,可以说应有尽有。
也有不少小吃店透着人间烟火气:炸油条的、卖豆腐脑的、蒸大包子的、花卷、油饼各种吃食都有。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北方,有不少聪明人,在历史的浪潮中已经开始大展拳脚,开始利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和过人的胆量,悄悄地成为“万元户”。
二人一前一后拐进一家小吃店,因为午饭时间还没到,店里的顾客比较少。
司亮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示意春妮儿坐下,他去跟服务员要面皮。
春妮儿赶紧说:“我来,我来。”便手里举着五块钱走向服务员。
“今天我请客,请你吃面皮,也请你看电影,下次你再请我吧!”司亮笑着挥挥手,让春妮儿坐回去。
毕竟是老乡也是校友,还能找到一些共同的话题,这顿饭吃起来并不尴尬,只是李春妮稍稍有点拘谨。
吃过饭,二人走出小吃店,向电影院走去。
这是一家省城比较小的电影院,来看电影的年轻人比较多,成双成对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