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公主
陈祗带着黄月英母子走在出宫的路上,诸葛瞻对着他也是上下打量,前世他与这个人交集不多,只知道他是刘禅亲近的臣子,谯周、董厥都不喜欢他,认为他是谗佞之人。
但诸葛瞻本人重生之后,心中的看法却开始有了改变,说白了,能在那样的压力之下,坚定地支持姜维北伐,斡旋朝野,很难说他没有能力,没有着自己的志向。而且身在中枢之臣,即便是当年的自己,又有哪一个能真正的独善其身?
陈祗似乎感受到了诸葛瞻的打量,于是开口说话:“小侯爷在想什么?”
黄月英有些怔愣,看了看诸葛瞻,又看了看陈祗,却听得诸葛瞻的声音响了起来:“晚辈听说中官在内廷矜持严厉,深得陛下和费长史的器重,看来定是栋梁之臣。”
陈祗笑了笑:“小侯爷过奖了,陈某受陛下厚恩,长史器重,自当为国尽忠,小侯爷乃忠良之后,他日成年,也必然有所成就。”
诸葛瞻听得他这番勉励也是出自真心,于是拱手道:“得中官夸赞,晚辈不敢当,您斡旋朝野,劳苦功高,他日,晚辈还要向您多多请教。”
陈祗闻言,这才回过身认真打量了一下诸葛瞻,总觉得这个孩子似乎看透了他,顿了顿,笑到:“小侯爷聪慧过人,只要坚定己志,他日必能继承丞相衣钵。但不知小侯爷志向在哪里呢?”
诸葛瞻闻言笑了笑,陈只一半试探,一半询问。既然如此,巧诈不如拙诚。于是拱手道:“晚辈能有先父三成本领,便是托天之福。瞻立志为大汉中兴尽一份心力,纵然不能成功,如先父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道,您对此可有教诲?”
陈只闻言点了点头,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自知之明,日后自然也能脚踏实地。于是也说道:“费长史通晓军务庶政,待他回来之后,本官便与他说说此事,还望小侯爷您自己莫忘了今日的志向与决心。”,顿了顿,又状若无意地说道,“善始者众,克终者寡,多少人进了朝堂,慢慢就变了样呢?”
说罢,陈只不再说话,诸葛瞻道谢之后也没有再问什么,似乎刚才的一切都不曾发生。黄月英默默在旁边看完了全程,也是很奇怪,陈祗素来谨言慎行,倒是今天面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说了这么多话。
到了宫门口,却听到银铃般的声音传来:“瞻哥哥!”
几人回头,却正看到公主刘雁跑了过来,拉住了诸葛瞻的手,因为诸葛亮经常征战在外,诸葛瞻幼年之时便时常入宫,与刘雁青梅竹马,诸葛瞻聪慧过人,相貌又很好看,两人自然关系匪浅。
诸葛瞻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也笑了,不过还是先轻轻拍了拍刘雁的手,随后行了礼节:“臣诸葛瞻参见公主殿下。”,刘雁被他这样逗乐了,又上去抓住他的手:“瞻哥哥,丞相刚刚去世,你不要太伤心,不然哭坏了身体,丞相也会不高兴的。”
诸葛瞻叹了口气:“谢公主殿下宽慰,家父逝世,瞻当为父守孝,恐怕这段时间暂不能来参见公主了。”刘雁闻言眼神暗了暗:“我懂,丞相在世的时候为了我大汉天下呕心沥血,瞻哥哥你为父尽孝,理所应当,我也会为丞相去上一炷香的。”
诸葛瞻闻言,心中感动,这一世的刘雁,依然是通情达理,对他很好,于是说道:“臣感谢公主殿下厚爱,今日天凉,公主殿下还早早回去休息吧。”,刘雁也知道诸葛亮灵柩要回来,诸葛瞻和黄月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也确实舍不得他,想了想还是撒了手,略带委屈地说道:“好,哥哥你一定要保重好自己,我会再来看你的!”
诸葛瞻还要说什么,黄月英笑着接过了话茬:“公主厚爱,老身心领,公主若要前来府上,老身定与瞻儿迎候。”,刘雁听了这才开心了起来:“谢谢丞相夫人,您也不要太伤心,丞相在天之灵,也不会希望您和瞻哥哥过度忧伤的。”
黄月英闻言心中稍感宽慰,于是笑道:“多谢公主宽慰,老身会看顾好自己身体的。”刘雁于是招呼侍女,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陈祗也拱手道:“已经出了宫门,陈某就不送了,小侯爷和夫人好生休养。”
诸葛瞻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陈中官,晚辈想问问,护送灵柩回来的是谁?”,陈祗想了想,说道:“魏延谋逆被杀,眼下汉中军务政务是吴懿老将军在处理,护送丞相灵柩的有杨长史、费司马,还有……嗯,对了,护军姜维将军。”
诸葛瞻点了点头:“谢陈中官,我跟母亲先回去了。”陈祗应声后便回去了内廷。诸葛瞻思索着自己幼年模糊的记忆,实在是想不起什么,于是决定向黄月英开口询问:“母亲,这个姜维将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啊?”
黄月英也是想了想,笑道:“这个姜伯约你父亲非常喜欢他,说他文武双全,并且对军事计略非常有想法,练兵带兵都是一把好手。不过……”
诸葛瞻追问道:“怎么?母亲觉得有何不妥?”
黄月英叹了口气:“姜伯约这个人我也见过很多次,为人严整守矩,不治家产,可为一代良臣,但是他受孔明重恩,又喜好功名,性情有些固执,北伐大业虽然宜急不宜缓,但毕竟是一件需要谨慎谋划的大事,但是若一味地急功近利,恐怕会有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