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零四章 鱼饵出现了
个不想掺和大事的官僚形象,扮演得惟妙惟肖。
至于死者怎么办,案件怎么办,放那里就是了。
就判个凶手远逃,难以捕获。
反正每年堆积的案件一大堆。
哪年不枉死一群人?
所以如果从这一点来讲,这事倒也没有大破绽。
这也是刘推官与壮汉定下计策的根本。
随后那个吴三文就带着文书、印等物品,从衙门口离开了。
走的时候,他专挑小路走。
等到对方走出大半天的路程。
而在这时,刘推官才叫来闻人升还有一群捕快。
“好了,现在我们马上出发。”
“你们什么也不用多问,只要跟上我就行了。”
他自然不用担心会跟丢。
因为路程是早就确定好的。
他们只要远远地跟在后面,不需要看到吴三文。
从而防止被有心人发现。
至于名义,就用出差的名义。
随后刘推官给县令打过招呼,又向府里说了一下,要去外面公差。
府里自然没有拒绝。
毕竟这种苦活,有个人顶着就不错了。
再难为刘推官,万一他也不干,都在摆烂,上边追问起来,也是不美。
所以衙门里干苦活的人或许升迁上受难为,但正常办事,只要上峰不傻,该走的流程还是会走的。
当然从来也就不缺少傻子,所以体系崩塌的时间会有早有晚。
“如果不出我所料,马上那条毒蛇就要出动了。”刘推官带人上路之后,口里随意说着。
周围捕快也听不懂,反正就跟着走路。
不可能人人有马,骑不起的。
也只有推官一人有马。
而且那马匹还很老。
一天走个三十里,就顶天了。
而在这时,当众人远远跟着吴三文之时,吴三文在出了城之后,就雇佣了一辆城内商行的马车。
这马车是有固定路线的。
只在县城大路之间走动。
因为这个世界食物太过充足,加上案件频发,战乱很少。
同样的,成规模的土匪也很少。
因为没有人口来源。
只是偶尔几个逃犯聚集在一起。
他们因为不缺少食物,也很少下山打劫。
毕竟打劫一次就是冒一次风险。
因此在路上很安全。
毕竟路上彼此之间,都是陌生人。
陌生人之间很少有杀人动机,所以大路上出现的案件几率是很低的。
这吴三文先坐马车,然后南下去运河上坐船。
如此一来,等到了中原地带,再从与运河交接的另外一条河上坐船,向西北而行。
西北行数百里后,再转马车向东北而行。
马车之后,又是走官道。
这样一路跋涉,绕弯,就可以到北部边境。
整个路途其实说远吧,也真不远,说近吧,也不近。
如果他能忍耐颠簸,不贪图便利,那就一路飞马从边境草原荒地直扑京城。
跑完平坦的荒原之后,再穿过一片山野,再进入平原地带,再次飞马。
这样的话,只有山野难走。
其他地方一天能跑600里路。
大概跑上一周就能赶到京城。
而这个地方,恰好是那位皇子的幕僚精心挑选的。
如此一来,平时的时候,看着很远,不会引人瞩目。
但关键时候,只要吃苦耐劳,就能克服路程的困难,及时杀到京城。
当然这必须是精锐之士。
而且规模也只能在三百之下。
其实在正变中,关键位置上的三百人足够用了。
而贪图安逸,就是现在这样的走访。
先向南,再向西,再向北,再向东,绕一个大弯。
尽量坐船,坐马车,舒服自然是舒服的。
而且对身体也安全。
如果是走捷径,那身体很可能挂掉。
路上死的迁徙者,官吏,不在少数。
送别远行人会哭泣,也是因为死亡的概率太大,基本上要做好永远不见面的准备。
这样一来,因为坐马车和坐船,对身体消耗少,就比较安全。
时间却会拉的很长。
至少要2个月以上,才能赶到地方。
不过上任时间都是放宽到半年。
一个地方,某个职位缺上半年,再平常不过。
每天走不到五十里路。
这就是古人正常的行驶速度。
其实古人就是一个慢字当头。
一天走个三四十里都很平常。
这在现代人看来,还不如自行车骑一个小时的速度。
古代和现代的道路有太大的差距。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马路,非常平坦,路周围有村庄,相对安全。
即便是普通步行,也不用带太多东西,少什么在路上买就是了。
在古代你这样做,就是死路一条。
要携带大量的干粮饮水,每天都要算计着走多少路。
绝对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