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回中 衣锦还乡归江南 大开眼界观青龙
郑婷儿说的固然有理,但柴安风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凭借柴安风现在的形势,整个南宋都在他的商业版图的范围之内。靠着青龙镇这座大本营和行在临安原有的产业,崇义号几乎将触角伸到了整个南宋朝廷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仅仅自满于现在的局面的话,那就相当于把自己局限在了江南,同只求自保的南宋朝廷有什么区别呢?
只有继续延伸触角,大踏步地前进,才是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正确姿势!
郑婷儿倒并非不是没有那么长的眼光,只不过她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商业利益出发。
而仅从赚钱这一点考虑,现在的确没有向山东发展的必要。
“况且岚山城你又借给了红袄军的杨妙真,城池都在别人手里,你凭什么搬啊?又打算搬上哪儿去呢?”郑婷儿反问道。
这句反问一下子把柴安风给问傻了。
这倒也是,说起来岚山城只不过是借给杨妙真的——但是也就难说借出去的城池,会不会像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那样,借的时候容易、讨回的时候可就难了。
这么一看,将产业逐渐转移到山东的计划,眼下确实还不够成熟。
柴安风不是个固执的人,对于合理的意见他是能听进去的。
因此面对郑婷儿的质问,柴安风选择了妥协:“婷儿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看样子我是心太急了。不过说到底,咱家的产业也不能就靠着青龙镇这一块地方吧?工坊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再这么下去,小小一座青龙镇也就容不下了。是要想办法,向外发展发展的。”
这个提议郑婷儿倒是赞成的。
其实郑婷儿的商业思路也是十分激进的,只不过当初她因为盲目扩张而差一点导致资金链断裂,这才让郑婷儿变得逐渐收敛了一些。
因此柴安风的计划郑婷儿虽然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但总体的思路她是赞同的,便也开始在工作之余,盘算着有哪些产业可以被迁到山东地面去。
当
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山东这边的局势要足够稳定,否则成天打来打去的,谁还有心思做生意呢?
郑婷儿忙,孟银屏也没闲着。
孟银屏是替柴安风掌握和指挥军队的。这次柴安风跑到山东去,别的事情没做,光仗就打了三回,他麾下的亲兵护卫损失不小,也确实需要休养和补充了,而这项工作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孟银屏的身上。
带兵打仗,也要讲究一个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好像一张弓,你不能总拉着不放手,要是无时无刻地死死拽着,那弓弦就非得被扯断了不可。
因此回到青龙镇的孟银屏,什么事情都没做,首先便命令回家的弟兄先放假半个月,安安心心陪着老婆孩子过一个新年,一切事情等过完了年吃完了元宵再说。
孟银屏虽给了手下的兵士们放了假,却没给自己放假——她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这些事情里,最主要的就是要抚恤之前在山东几场血战中阵亡的将士,并补充他们留下来的空缺。
对于阵亡的将士,柴安风早就放下了话:一定要予以最高级别的优待。
不但要风光大葬,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生前做出的贡献,更是要把实惠留给他们的遗属。一次性给上几百两银子的抚恤金自不必去说,他们的家属的后路,也要全部安排妥当——有还能工作的,全都安排到崇义号工房里上班;有需要赡养的老人的,也全都由柴安风出钱养起来。
留下年幼子女的,在原来就可以免费上学读书的基础上,还提供每个月十两银子的生活费。等这些孩子成年了,想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柴安风当然是会支持的——毕竟这些人考了功名,那也是柴安风在官场里铁杆的人脉。而那些无意于仕途的,自然也会安排到崇义号工坊里做工,并且识文断字的他们,将来多少都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要知道,能混到崇义号工坊里谋生的,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崇义号的工坊工资高、待遇好,是其他商号根本就没法相提并论的。在如今这个地少人多、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的南宋朝里,除了那些混到功名、能够当官为患的,哪个不想到崇义号来混碗饭吃呢?
因此,能够进入崇义号工坊来做工,本身就是一项相当大的福利了——相当于给他们找了一只铁打不动的铁饭碗,甚至可以说是金饭碗!这是实实在在地替那些阵亡的将士安排好后事了。
而补充他们留下来的空缺,同样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柴安风麾下的亲兵卫队,本来就是以打造精兵为治军理念的,人数原本就不很多,在目前这个天下局势愈发紧张混乱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显得人数有些过于少了。
过少的人数让柴安风和孟银屏在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往往只能选择一击致命的斩首行动,或者采取中央突破的激进战法,而不敢同对手展开正面相持。
实际上,在进入燧发枪时代之后,在发明自动机枪之前,火枪枪阵依次排开、互相枪毙的作战方法,才是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火枪威力的战法。
毕竟在这个时代,出现的拿破仑、巴巴罗萨、惠灵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