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回上 入繁华孩童开眼界 卖人情老人求实惠
初冬的江南,又冷又潮,哪怕是坐在屋里,只要这间屋子略有寒风侵袭,便会将人冻得瑟瑟发抖,倒是屋外有太阳的照射的地方反而觉得稍微暖和一些。
沿着黄土夯成的官道,一辆牛车正“咕噜噜”滚动着有些老化松垮的轮子,不紧不慢地挪动着向东行进。
赶车的是一个六十来岁的男人,在中国古代也算是高寿之人了。可是他虽然年纪不轻,可头发还没有全白,耳不聋、眼不花、腰板也还算硬挺、脚步也十分轻健。他这一路走来路途不算太近,却依旧舍不得骑在牛上、坐在车上,而是挥着一根半枯的柳条,一面温柔地拍打着牛背、一面招呼着围着牛车到处乱跑的小孙子。
孙子是他带出来见世面的。
小孩子原本是跟着父母生活的。可现在是冬天,正到了农闲的时候,他的父母作为青壮年,被官府招去服劳役,要将村里的水沟、桥梁整修一番。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官府又出做工时候的粮食,男人女人没有理由、也没有胆量拒绝。小孩没有大人照管,私塾先生又忙着备考明年的科举没法开学,小孩子就只能跟着爷爷长途跋涉了。
可这件颇有几分无奈的事情,对小孩子来说,却成了一件最有意思的事。
小孩子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看山是新鲜的、看水是新鲜的、看人是新鲜的、就是看路边的一根野草也都是新鲜的。
只见他撒开丫子绕着不断前行的牛车乱跑,不一会儿就已捏了一把还算鲜嫩的野草。攥着这把野草,小孩子飞也似地又跑了回来,把嫩草在牛鼻子前晃了晃。
大黄牛嗅到了嫩草的鲜味,立即张开嘴、吐出舌头,调皮地把这一把冬天难得一见的鲜草吞了进去。
得了新鲜嫩草的营养,大黄牛似乎又充满了气力,原本有些拖沓的脚步一下子轻快起来,身后牛车的轮子发出的“咕噜”声也似乎更悦耳欢快了一些。
牛,是中国古代农民除了土地之外最重要的财产了,要不是农闲时候、要不是这车货品价值贵重,老人宁可自己肩扛手拉,也是不愿意累着这头宝贵的黄牛的。不过见到自己的孙子同这头牛的关系如此融洽,老人脸上也禁不住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又往前走了一阵,忽见前方出现了一大群穿着统一灰黑色棉袍的男子,只见他们在路上忙忙碌碌的,似乎是在种田。可这里是大路之上,又是寒冬之际,哪
有什么田地可种?
小孩子看了有些害怕,赶忙缩在爷爷身后,怯生生问道:“爷爷,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爷爷“哈哈”笑道:“不要怕,这些不是坏人。孙子啊,你看见他们手臂上都缠了一块布条了吗?布条上面都写了字,这个字你应该认识的吧……”
小孩子瞪了一眼,果然看见这些人虽然穿的衣服不一样,可唯独左手臂上都缠着一块蓝黑色的布条,布条上用银线绣了同一个字,便答道:“好像是个‘柴’字……爷爷,他们都是打柴的吗?怎么不像呢?”
“哈哈哈!”老人放声大笑起来,“你懂什么啊!告诉你吧,他们都是柴大官人的人,替柴家干活,所以就得了这块布条。这布条可了不得,谁能有一块,苏州、湖州这块地方都能高看他一眼呢!”
“柴大官人?柴家?又是谁?”
老人微笑道:“咱们这回要去的青龙镇,那就是柴大官人家造的。咱家攒了一年的生丝,也都是要卖给柴家的。知道了吧?”
“哇!一座镇子都是他们柴家的啊!那……那这个镇子既然姓柴,那为什么不叫柴家镇呢?叫什么青龙镇,好听倒是好听的。”小孩子问题就是多。
老人颔首道:“这你又不懂了。这位柴大官人,乃是当年周世宗柴荣的子孙,柴世宗当年还算是当今赵宋官家的主子呢。据说那位柴世宗老爷,是天上的青龙下凡,打下了八千里江山,好不威风。所以,他柴家子孙的镇子,自然也叫青龙镇了。”
“既然江山是柴家打下来的,那为什么又变成是赵家的了?”小孩瞪着大眼睛问道。
“嘘!”老人警觉地捂住了小孩子的嘴巴,厉声道,“这话可不是能乱说的!”
小孩着实被老人吓住了,赶紧闭上了嘴巴。
然而小孩毕竟是小孩,又往前走了两步,就憋不住了,问道:“爷爷、爷爷,怎么这里的路跟来的路不一样啊?”
老人笑道:“那是当然了,前头走的路,都是土路,这里的路,却都是砖路……”
“砖路?什么又是砖路?”
“砖路啊,就是路面都是用转头铺成的,就是用咱家造房子用的砖头铺成的路。不信你看看。”老人答道。
小孩听了,立即蹲下身子,伸出短短的手指,抠了抠地面,果然发现脚下的路面都是用结实平整的青砖铺成的,惊讶道:“哇,爷爷,真的是砖头做的路呀!”
老人摸着小孩
的头:“可不是嘛!别说你了,就是爷爷我活了这么大半辈子,都是头回见过!记得爷爷头一回见到这路,吓得差点都不舍得踩下去呢!”说着,老人便放声大笑起来了。
“那得花多少钱呀!”小孩说道,“去年造房子的时候,我玩游戏打断了两块砖,被爹爹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