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三十七章
茅书生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鞑子皇帝严令贾鲁尽快将黄河治理好,贾鲁又不是神仙,不能凭空变出一条黄河大堤,只能征集更多的民夫来修筑河堤。他派出许多使者,到各地官府向地方摊派徭役和重税。各地官府的官吏无人不贪,见到如此大好机会,岂能不趁机大发横财?接到贾鲁发来的增派徭役和重税的公文,这些官吏层层加码,每人都想从中渔利。此前黄河两岸各州县的税收已经高得令人发指,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治河官吏贪婪成性,克扣民夫工钱,修河河工挨饿受冻,早已是群情激愤。此番贾鲁又派人到各地强征百姓出徭役,还再次征集重税,百姓已经活不下去。 “贾鲁派出使者到各地摊派徭役和重税不久,在黄河两岸修筑河堤的民夫之间开始流传一支歌谣,歌谣中唱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夫们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两句歌谣,但是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两句歌谣是什么意思。看管民夫修筑河堤的官吏和军士虽然也听到这两句歌谣,不过并没有发觉歌谣有什么异常,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在这支歌谣出现之后不久,民夫在山东黄陵岗附近的河道中挖出了一尊独眼石人,登时引起了轰动。民夫们聚集在独眼石人周围议论纷纷,有人提到那支神秘的歌谣,众人才恍然大悟,暗地里传说独眼石人出世,天下将会大乱,鞑子必定要被驱逐出中原。 “黄河河道中挖出独眼石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不只修筑黄河河堤的民夫私下里议论纷纷,各地的贫苦百姓也纷纷传唱那支神秘的歌谣。在中土上国,每逢王朝末世,百姓将要揭竿而起之时,大多都会用谶语等手段来聚拢人心,而这支神秘的歌谣,其实就是两句谶语。编造出这两句谶语来激起百姓反抗鞑子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是白莲教徒,其中一个叫作韩山童,另一个叫作刘福通。 “韩山童是赵州栾城县人,其先祖便是白莲教徒,曾因为传播白莲教而被鞑子流放,受尽了折磨。韩山童幼年之时,其父母便将白莲教教义传授给他。韩山童长大成人之后,学着韩家先祖的模样,暗地里传播白莲教,广收教众,势力不断扩大,最后成为白莲教北方教主之一。 “其时鞑子压榨汉人百姓极其残酷,许多百姓被官府逼迫得家破人亡,不得不铤而走险,加入反抗鞑子的起义军,不出数年,白莲教势力大涨,隐然能够与鞑子分庭抗礼。韩山童见此情形,与手下亲信密谋,以为天下必将大乱,正是英雄豪杰大显身手之时。于是他亲自出马,一边结交各地英雄豪杰,广积粮草军械,一边暗中传播白莲教,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白莲教,扩张白莲教的势力。 “韩山童暗中传播白莲教,与一位名叫刘福通的富户相识。刘福通与韩山童结交,两人甚是投缘。不久之后有人向官府告密,称韩山童暗地里传播白莲教,意图谋反。官府立即派出官兵捉拿韩山童,还要将他的家人也都抓入大牢。刘福通家财万贯,花了许多银钱买通官吏,为白莲教打探消息,是以很容易打听到官府要将韩山童全家捉住的消息。他立即派人带着韩山童逃走,又亲自带人赶到韩山童家中,将韩家诸人尽数送到一处极隐秘之地躲藏。韩山童见刘福通为自己出钱出力,十分感激,遂与刘福通结成了生死之交,一起商议反抗鞑子的大计。 “韩山童和刘福通结盟反抗鞑子之初,只是想着杀掉那些欺压汉人百姓的鞑子官吏和军士,并没有什么长远谋略。后来有一些与鞑子离心离德的官吏和儒生加入白莲教,做了韩山童和刘福通的谋主,为两人出谋划策,使得两人如虎添翼,势力大增。比如脱离鞑子官场的杜遵道加入白莲教之后,劝说韩山童和刘福通不要只主张杀死鞑子官吏和军士,还要利用汉人百姓思念大宋之心,打出反元复宋的旗号。韩山童和刘福通接纳了杜遵道的主意,传教之时必提反元复宋,汉人百姓从者如云,白莲教势力越发强大。 “贾鲁在治理黄河之时增派徭役和征收重税,使得黄河两岸民怨沸腾,汉人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韩山童和刘福通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以为揭竿而起的时机已到,便即派人潜入山东境内,在黄河河道中埋下一尊独眼石人。又派人在民夫之中教唱‘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此外各地的白莲教首领也都在为揭竿而起做准备,‘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等谣言四处传播。各地汉人百姓深信不疑,纷纷加入白莲教,准备与鞑子决一死战。 “韩山童和刘福通等白莲教首脑人物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即派出使者到各地传递文书,要各地白莲教首领率领手下的教众到颍州聚集,准备揭竿而起,竖旗起义。至正十一年五月初,韩山童、刘福通与白莲教首脑人物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聚众三千余人于颍州颍上县,杀黑牛白马以誓告天地,准备向天下宣告白莲教大起义。韩山童发布文告,内有‘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等夸张文字,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刘福通则当众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并自称为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应当辅左赵宋皇族后裔重坐天下,发誓要率领白莲教徒‘反元复宋’。但是正当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聚在一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