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斩女(4)
《爆裂鼓手》剧组在湾省的行程安排不长。
跑完台北、新北、基隆和高雄即返程,两岸三地的路演即告一段落。
首日的路演地点放在台北西门町的华纳威秀影城。
这里是台北年轻人聚集的热门场所,人流量密集,有利于电影的宣传造势。
湾省是周杰仑的主场,首映活动还未开始,影城门口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特别是一位又一位湾省明星小咖的莅临,加剧了现场热闹的氛围。
“侯导,欢迎!”
路老板好整以暇地看着姜志强和湾省发行方请来的一个又一个明星,终于看到一位电影艺术家。
侯笑贤。
“你好,路导演,非常期待你的电影!”
一向不苟言笑的湾省导演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很温和,让路宽莫名觉得他和老田的气质有些像。
两人的确也很像,既偏执,又包容。
侯笑贤是湾省影坛的领军人物,或许可以去掉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他给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做监制。
这位偏执的电影人强烈建议张一谋把电影拍成《红楼梦》那样的大家族生活长卷。
张一谋没听,转而把队伍拉到晋省的乔家大院,利用自己极具特色的构图和色彩符号,展现了封建女性的压抑。
偏执的侯笑贤一言不发,转身回了湾省。
张一谋最终通过自己的创作思路获得了国际影坛的认可,《灯笼》斩获威尼斯银狮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2002年《英雄》上映后,张一谋带着剧组来湾省跑宣传,这位侯导又主动帮他站起了台。
不怀好意的绿媒记者采访:您和张一谋导演因为创作理念有分歧,为什么还这么力挺他。
这个问题其实是想挑事,制造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愉快。
侯笑贤不苟言笑:“因为华语电影需要《英雄》和张一谋,而到了这里,张一谋也需要我。”
等到后来老谋子拍了一部他很不喜欢的《千里走单骑》,侯笑贤又对媒体直言:
“张一谋的笔秃了,再也回不去了。”
一个偏执又包容的导演,概莫如此了。
首映活动很快开始,台下的很多面孔路宽不大熟悉,周杰仑的经纪人大妮小声地给他做着介绍。
“那位带着紫色丝巾的是柴智萍,旁边是她的艺人F4组合。”
“隔座是综艺教父王伟中,边上是他的的艺人徐熙圆,再旁边那个妹妹是。。。”
大妮有些认不出,路老板却认得出。
这是林月如啊!
安以萱此时出道不久,她的成名作品《斗鱼》还有两年才播出,这会儿估计是跟着蹭活动来了。
依旧是主创们的亮相和发言,周杰仑和现场粉丝一番互动,随即进入展映环节。
观众们早就耳闻了这部金狮奖作品的不凡,加上此前不菲的票房数字,都聚精会神地投入观看。
120分钟结束,侯笑贤带头起立鼓掌,随后是大大小小的捧场艺人和现场观众。
已经对流程和这个结果无比熟稔的路宽、周杰仑等人返场,联袂感谢支持。
随后是发行方安排了两人在首映后的谈话沙龙。
三张沙发,坐着路宽、姜志强和侯笑贤。
此时后者是湾省电影协会的主席。
路老板对这样一个纯粹的电影人还是比较尊敬的,主动请他坐下,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番自己对前辈的敬意。
侯笑贤面露笑意,也礼尚往来地寒暄了一番,随即进入正题。
“路导,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艺术和商业的平衡,看到了一位年轻导演的野心,这非常难得。”
“我有个疑问,这部电影以你对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的掌控,完全可以拍成一部深刻的文艺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侯笑贤这话说得已经比较隐晦了。
他是一位艺术片导演,对于路宽这样刻意制造戏剧冲突,曲解结构去迎合好莱坞商业片结构的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
这也是当今湾省和内地电影文化和影评文化的主流思想。
路宽可以在北电开学典礼上驳斥一帮老学究对于商业片的鄙夷和曲解,却无意在这样的场合下和侯笑贤辩论。
他是来路演的,是来卖片的,辩赢了又如何呢?
侯孝贤虽然是电影前辈,他的《悲情城市》也拿过威尼斯金狮,但他的影片一向是不卖座的。
“侯导,我并不反对电影的作者论,也不反对在影片中根植一些人性和哲学思考,反映一些社会现实。”
“但是我要对出钱投资的出品方负责,对花钱买票的观众们负责,因此只要是上院线的电影,我对它评价的第一标准就是口碑。”
“是观众喜不喜欢看,观众买了票会不会骂我,会不会后悔,这应该是我当前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引。”
湾省早就是娱乐化的大本营,偶像剧就是发源于此。
观众们刚刚看得过瘾,听路宽说得过瘾,都大声应援。
“好!说得好!”
“拍我们看不懂的谁去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