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这是暮春时节,一片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树林却上演了姹紫嫣红的斗艳,一群盛装的鸽子随风摇摆,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绿的、紫的,让人目不暇接,拉进镜头,原来是在枝头摇摆的花朵。
没错,这就是着名的中国鸽子树。
守在白洋电脑旁的院士们一个个激动地跟什么似的,兴奋地搓着手,叉着腰,不断地掏着自己的口袋,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好,一个个手足无措。
珙桐国家一级野生植物,是中国独有的,分珙桐和光叶珙桐一属两种,花朵、果实并没有区别。
滇西北一直没有珙桐的记载,如今却在这里发现了,而且不止一种,珙桐林一下子惊艳了所有人。
“这是真的吗?”段院士总感觉眼前的视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您觉得是假的吗?”白洋点了几下电脑,继续下一段视频。
银杏林、白桦林、枫林、糖槭林随着拍摄者的视角,不断地变化,层林尽染,每一株都是高大粗壮,给予人的视觉冲击,几乎震破了眼球。
“这么多古树?”段院士刚从珙桐的思绪中走出来,猛一见到这么多古树,直接惊呆了。
在中国,因为经济建设有点儿用力过猛,成规模的古树除了一些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里,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见了。
“除了当年迁来寨子的祖先种的,就是一些野生种。”白洋介绍道。
几百年以来,他们并不是一味地索取,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下,也会栽种一些混生林。
几百年前,先祖们就知道单一林地容易遭受病虫害,而模仿原生林进行混种,甚至还将种子混合在一起,引诱鸟雀啄食,随机扩散。
人工林?几百年的历史,那可就更了不起了,在外界上百年的大树都要保护起来。
野生也好,人工种植也罢,董院士反倒觉得这是九宫连环寨开发旅游的一大卖点,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滇西北突破重围。
随着一段段视频的播放,几位院士对九宫连环寨有了初步的认识。
花多!
不论是乔木、灌木还是草本植物,美丽大型花的植物占据了相当的优势,锦葵科、蔷薇科、木兰科、芍药科等等,就看到了好多种。
尤其是芍药和牡丹其实是不适合南方种植的,不经过春化,是无法开花的,可它们却偏爱这片土地。
百里花海尤为壮观。
不同于毕节的百里杜鹃花海,九宫连环寨有四时不败之花,九寨绵延三千平方公里呈片状分布的花海多达十几处,最大的将近二百平方公里,最小的也有四五平方公里。
从山巅的高山杜鹃到水中的莲花,无处不开花,九寨九园更是壮观,栽满了樱花、杜鹃、茶花、牡丹、月季、大丽花、芍药、莲花、紫薇花等等。
除了寨子里一百多株古树,花与修竹是这里的主旋律。
人文与自然相融合,雪山、溪流、低谷、草海、园林皆有花径,绿野寻芳,芳华灿烂,又无处不在。
“好家伙,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啊。”董院士有些遗憾地说道。
花海有盛有衰,起起伏伏,九月份虽有花朵奔放,但比起三到五月份大多植物进入花期比较起来,总有些含蓄,就连高山杜鹃此时也开始谢幕,凭高远眺,只是雪山下三三两两绣堆锦簇,已形不成铺天盖地的规模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薛教授指了指矮墙外漫山红遍的壮丽,不由得反驳道。
秋季,九宫连环寨异军突起的是黄红斑驳的桦树、银杏、枫栌、糖槭,它们不甘示弱,从绿色中突出重围,为山水间又增添了几分丽色。
春夏赏花海,秋季赏红叶,冬季萧瑟银装,四季明晦变化间从不单调。
董院士和薛教授从人文景观的角度上开始总结九宫连环寨的旅游发展之路。
虽然只是锦上添花。
“嚯,原来在那里。”董院士顺着薛教授的手指方向看去,双生园对面的竹海边缘,整座山谷连绵不断地红色与黄色不断地交叠。
原来那里就是视频的拍摄地。
屋子里有些狭窄,白洋带着几位院士在假山群支撑起来的一座十字亭上,正好登高望远。
“对,就是那里。”白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里是最大的一片,每年采集的桦树汁和枫糖浆大多数都是从那里采到的。”
枫糖、蜂蜜和蔗糖是寨子主要甜味食品,桦树汁除了用作医疗之外,便是酿酒,对于小孩子是绝好的天然饮料。
竹海清幽,红叶热烈,这是冰与火的极致碰撞,虽然只是远远地一瞥,几位院士的眼中无不闪烁着震撼。
这是漫山红遍与千里竹海的第一次碰撞,或泾渭分明、或犬牙交错,奔放与清冷,红与绿是颜色、个性的极致挑战,山风四起,沉浮跌宕,在奔涌间,难以形容的横波流转,懊恼却如相思一寸。
董院士和薛教授心中的斗志昂扬起来,他们要合作写一份文案,就是关于九宫连环寨旅游发展的纲要,他们要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这里做一份贡献,也不枉费国家精准扶贫的心意。
仅仅是走马观花,他们看到了什么?澄澈的河流、丰茂的草海、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