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二十一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1

第二十一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代阿丕照顾曹氏众姊妹、子侄如何?”

若由卞夫人出面的话,此事性质,确实将截然不同。

简言之,即“卫将军趁人之危、欺男霸女”之恶评,瞬间转化为“卞夫人顾念旧情、雪中送炭”之热评加好评的区别。

当然了,这些对赵旻而言并非重点,重点是……

曹丕是否应该去西域都护府任职。

按照赵旻为曹丕规划的发展路线来看,曹丕这个郡功曹,未来的升职路线应当是:

郡功曹、3百石县长、4百石县长、千石县令或侯国相或6百石郡丞、比两千石都尉(太守佐2官之1,典兵禁,备盗贼)、两千石郡守或王国相、6百石刺史,最后迁为中两千石牧伯(赵旻早已想好,后期要裁撤此乱世临时设立之职)或者列卿。

按照赵旻的规划,只要曹丕不得消渴症、不犯嫉妒病,老老实实为国效力,那么其人在寿终正寝之前,必可升到3公(国家级领导人)。

赵旻给曹植做的发展规划路线,则要比给小丕子做的高端许多。

举孝廉、任郎官、转议郎、任6百石尚书、任6百石另1部尚书、任6百石再另1部尚书、再任另1部尚书、升尚书左丞或右丞、升录尚书事、升尚书仆射,最后任尚书令(实际上的丞相)。

不能怪赵旻偏心。

历史上的曹植,天资要比曹丕高得多,曹操对曹植的溺爱,将其人培养成了1个纨绔子弟。

所以,曹植没有完全兑现出来其人的天赋。

这个时空,允文允武、体察到民生多艰的曹植,却截然不同。

赵旻身为曹植之师……尽管其人非常不负责任,但其人明显可看出,曹植除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等等历史上已经展现出来的优点之外;

其人还具备深知民间疾苦、为政令查漏补缺、熟读儒家经典、通晓律法、精于人情等等优点。

而曹植上述之优点,皆为在尚书台任职之必备素质。

而且,与恩威并施、颇有手腕的曹丕明显不同,曹植的御下能力,是其人短板,所以曹植不太适合牧守1方。

综上所述,赵旻不是偏心,而是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为2人规划不同的发展路线。

遑论赵旻也清楚,曹丕始终存有野心,所以决不能让其人任尚书台这等中枢、要害之职。

这对曹丕来说,未尝不算1种保护。

对对于曹彰的规划,赵旻可谓煞费苦心。

因为曹彰的性格弱点,同样明显。

【作者题外话】:这1章开始,咱们重温1下历史上曹彰其人。

曹彰是曹丕同母弟,刚猛强悍,曾多次觊觎储君大位。不出意外,曹后3年(223),曹彰便壮年暴薨,年仅3十5岁。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史家均把曹彰之死归罪于曹丕,《魏氏春秋》与《世说新语》皆有相关记载,可知绝非空穴来风。

其实曹彰之死,祸出文帝,确系无可置疑。陈寿在《任城王传》中伏笔甚多,讳无可讳。

作为曹丕的同母兄弟,曹彰与曹植均有夺嫡之心。不同之处,在于曹植并不以军功见长,而曹彰不仅战功赫赫,还曾1度掌握曹魏中军。这很容易引来曹丕的猜忌。

另外,曹彰“不念读书慕圣道”,亦不通晓前代兴衰教训,不能客观地看待当时的政治环境,在曹后仍旧放纵恣睢、不加收敛;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咱们就现存史料,探讨1下曹彰的悲剧根源。

曹彰具备极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冠绝同辈兄弟。这是曹彰受到曹操宠爱的理由,也是曹彰受到曹丕猜忌的理由。

按《任城王传》记载,曹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几乎是吕布、马超之伦,悍勇无匹。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魏书任城威王传》

同时,曹彰不仅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与格斗技巧,还“数从征伐,志意慷慨”,积累了宝贵的临阵经验。

(曹彰)数从征伐,志意慷慨。--《魏书任城威王传》

虽然曹操在世时,曾多次携带诸子(包括曹昂、曹丕、曹植、曹彰)随军从征,但论军事才干,诸子皆不及曹彰。

建安2十3年(218)代郡乌丸叛乱,曹操遣曹彰率军往讨。

下1章咱们继续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