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揭贾诩毒计,定凉州大局终
地。
待大军全速前进后,赵旻方才问贾诩。
“文和先生,依你看来,若凉州、河西走廊与西域重新贯通,凉州可否兴旺发达?”
身为穿越客,苟哥当然知道答案,但其人还是忍不住想问1问贾诩这个土生土长的凉州土著。
在策马疾驰之中,贾诩不便行礼。
其人沉吟道:“主公,愚以为,不可仅靠百工业及商贾,仍需以农耕为主也。
愚以为,待1旬后今春耕种之粟丰收,若亩产可大幅提升,则凉州必将兴焉。
主公,目前尚不知,今岁屯田情况究竟如何。若可行,则大事将定矣。”
这番话足以证明,贾诩不只会献毒计,其人也懂如何搞民生。
而且…
贾诩不提,赵旻都已经忘了,今年是赵旻辖区内,大范围推行新政的第1年!
而新政的最重要1环,便是屯田!
做为变相为士族、豪强们丈量田亩的交换条件及手段,赵旻在梁习启发下,推行了屯田匹配制,并趁机取消了在历史上导致东汉亡国的丁税。
前文曾详细论述过此事。
赵旻的设想,是在天下大范围实现1年两熟后,效仿后世北宋仁宗朝、满清雍正朝,只征收夏秋两税,将其他杂税1并取缔、并将丁税摊入田亩税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
北宋仁宗朝取缔杂税,是因为北宋商税极高;
满清雍正皇帝摊丁入亩的前提,是彼时已有了诸如土豆、红薯、南瓜、玉米等高产作物。
也就是说,彼时地主种地的利润,已因产量大增,而有了大幅提升。
那么赵旻呢?
亩产才是1切的关键。
总之,贾诩1句话便说到了点子上。
是故,赵旻颔首道:“先生所言极是!因大范围施用腐植酸肥之故,本月底,春耕之粟便可收割。亩产几何,届时便知。”
在赵旻来此之前,汉末是以粟(小米)、麦、菽(大豆)进行轮作,实现两年3熟。
1般而言,是春季2月春耕播种粟、7月初收获;7月中旬播种菽,深秋收获;次年春耕再种小麦。
之所以如此轮作,主要是因为古代无固氮技术,惟有靠大豆根瘤固氮以提升土壤肥力。
赵旻来此之后,先是提出用从西域传来的高粱替代大豆,实现小麦、高粱1年两熟;
其后赵旻又制出腐植酸钠肥,利用这1在后世大放异彩的新型绿色肥改善土壤,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赵旻来此之前,小麦及粟亩产平均6斛,也就是不到2百斤;菽亩产则不到4斛,1百斤左右…
而在赵旻后世,小麦亩产至少可达2十6斛;粟至少2十斛;菽也至少有十2斛。
换言之,后世1亩地产出,相当于汉末4亩地。
此时已至6月下旬。
距收获不足十天。
【作者题外话】:苟哥赵旻的意思是:
在这时代的土著们看来,凉州因环境恶劣、资源贫瘠,所以是天然的内卷之地…
然而,苟哥却比任何人都清楚,凉州具有多么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是典型的认知错位,所以,苟哥又要装笔了…
北宋的商税构成极为复杂…云某在《大宋行医人》中有过详细阐述…
简单来说,北宋的财政收入,大头来自于进出口贸易、市民经济中抽取的各种税、榷费及酒、酒曲、醋等的买扑金(类似于承包费),小头才是夏秋两税。
因为北宋的土地兼并情况同样严重,而且存在天然的金融缺陷:铜价倒挂!
货币铜,价值低于铜器!
王荆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的变法治标不治本。
这事儿不怪王荆公,因为在北宋,不可能有人看过《货币的战争》。
满清雍正实施的摊丁入亩,银子火耗归公,这两大举措救了满清。
但前提是满清有了安第斯山的各种高产作物。
印加人救了全世界…
言归正传。
赵旻的想法没错,他新政成功与否,关键看亩产量。
后文自会提到具体产量。
那些心情各异之人…
他们很快便会见识到苟哥的料事如神…
苟哥越来越像大笔袋曹老板!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简略介绍了马超作乱的始末;
本章咱们从马超与张鲁结盟开始说起。
凉州之乱中,张鲁很明显站在了马超1边。
张鲁派遣大将杨昂(1作杨帛、杨白)前往凉州助战,而杨昂则协助马超杀害了凉州刺史韦康(韦端之子)。
(马)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马超)使杨昂杀(凉州)刺史、(汉阳)太守。--《魏书杨阜传》
韦康的履历不同寻常,他是荀彧举荐的人才,属于曹魏的地方要员。
太祖以(荀)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后败亡。--《魏书荀彧传》
建安十9年(214)马超彻底失败后,张鲁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