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刚毅坚卓的他们 > 第六十八章 嘹亮芦笙舞不休

第六十八章 嘹亮芦笙舞不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空,

早晨渔船儿返回程,

迎面吹过来送潮风。

天已明,力已尽,

眼望着预存路万重,

腰已酸,手也肿,

捕的了鱼儿腹内空。

鱼儿捕得不满筐,

又是东方太阳红,

爷爷留下的破渔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池撷清的歌声清澈纯粹,忧伤的氛围感染了大家,直到他唱完鞠躬,大家才好像醒过来一样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池撷清却好像终于找到可以躲避的珊瑚的小鱼儿,钻入人群之中看不见了。

终于迎来了同学们翘首以盼的苗民表演。

四位男子先出场,他们两两一对,每人都手捧着一种大家从未见过的的乐器,吴保长介绍这种乐器叫芦笙。芦笙看来个头很大,普通的二尺长,大的有四五尺。芦笙是由六根长短的芦管竖着错落排列在一起,插在一个中空的木筒上制造而成,木筒一头宽一头窄的,男子的嘴对着窄的一头吹奏,竹管和木筒的结合处安有铜簧片,一吹一吸,便可发出音阶。不知是他们吹奏技艺不高,还是芦笙的音调不准,吹奏出的音阶十分简单,且每每有不和谐之音,但大家都看得新鲜,丝毫不以为意。

他们一边吹奏芦笙,一边挑着整齐划一的舞蹈。,舞蹈的动作十分简单,他们弯着腰,一边走一边用脚左右交替踩踏,缓缓踏步前进,绕场一周。随后四个少女加入进来,男女前后组成两两一对,女子跟随在男子的身后,男子吹笙,女子跳舞,走在男子身后的少女牵着同一排的少女的手,一边踢腿一边走,舞步比男子富于变化,她们往往是往前走三步,退一小步,或者是原地转圈,百褶裙的裙摆随着舞动而高低起伏。

八位少男少女就以单一的舞步和曲调在操场上跳了几圈,起初还十分新奇,但看久了难免觉得单调,吴保长介绍说,为了表示对步行团的尊重,他们特意选择了苗家祭祖时跳的舞蹈,这个舞蹈苗民在每年春秋两季祭祀祖先时才跳,贺础安点了点头,评论说,难免会让人觉得庄重有余,潇洒不足。

集体舞蹈之后的下一个节目是唱歌,苗民唱歌的时候身体并无多余的动作,只是直直地站立,他们唱的歌曲虽然大家听不懂是什么内容,音调高亢,旋律重复缺少变化,苗民歌唱时喜欢把尾音拖得很长,莫名给人一种很忧伤的感觉,虽不及平日里大家听得那么悦耳,也别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

步行团的师生们都十分捧场,每次表演完都热烈鼓掌,联欢会的气氛逐渐高涨起来,而让这次晚会达到高潮的不是步行团的学生,也不是苗民,而是步行团的老师李继侗先生和徐行敏医官。

两人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站在了操场的中央,接着做了让大家大跌眼镜的动作。

两人面对面,摆出了十分标准的华尔兹的动作,虽然没有配乐,但两人在操场上互相拥抱着翩翩起舞起来,李继侗教授曾考取了清华的公费留美资格,在耶鲁大学学习生物学四年,徐行敏医官想必也是有留洋背景,两人的姿势都十分标准,动作流畅,姿态洒脱,神情忘我沉醉,引来同学们连连的叫好和掌声。

联欢会到达了高潮,大家的兴致逐渐高昂,许多同学也纷纷成对下场起舞,模仿着两位老师的样子,男同学也并不介意跳女步。虽然大家的姿势不甚标准,但欢快的情绪是真实生动的,也是可以互相传染的,黄师岳团长也兴之所至,挥舞着他的手杖,给大家表演了一段舞剑,军人的气度和作风在他的表演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也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最后一个节目是集体大合唱,全体步行团成员一起演唱电影《桃李劫》中的经典插曲《毕业歌》,歌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选择站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因为平津的沦陷同学们历尽艰苦到了长沙,如今随着战争形势日趋严峻,又被迫迁往昆明,大家这一路上感触颇深,有的同学一边唱一边红了眼眶。苗民们听不懂汉语,但他们似乎也被现场凝重的氛围所感染,静静地看着大家。

黄团长还让事务官在操场上安装了无线电收音机,事务官进行了一番调试,开始的时候竟然收到了日语的频道,原来是平津沦陷后,取缔了当地的广播电台,用来转播日本电台的节目,见大家心情激愤,事务官马上调了台,最后调到了一个上海的私人音乐频道,连着放了两首歌:当红歌星周璇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歌是前一年(1937)年刚刚上映的电影《马路天使》中红遍大江南北的插曲,都能跟着广播中曲调哼唱。

不知不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