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法不轻传
宝通巷有座只在夜间开门的书肆。
巴掌大小。
此时为白日。
关门闭户的逼仄书肆的角落,盘坐着一个独眼的少女。
*
宁无心跟老人回来至今,已三日。
来到书肆那日,宁无心随老人穿过巴掌大的书肆,进了后院。
院内只有一天井大小。
天井下有口三尺宽的枯井,黝黑一片,看不到底;
有方石桌。
有几棵苦竹。
有个面容清俊的少年,正高举戒尺,怒目而视,以表达对这位师尊的怨怼。
待老人错开身影,少年见到老人身后独眼的少女时,怒目之势一顿,转为愕然。
宁无心心下一动。
[这大概就是牟家那位小少爷了?]
傅峥年也没有与其对话,甚至连正眼都没有给牟长生。
坐石墩上。
就在宁无心以为,这老狐狸终于要谈及书肆秘辛时。
老人转而谈到修行九境、根骨资质、修行功法。
讲着讲着,宁无心发现,傅峥年所说,有不少连她这个曾经西漠位列前茅黄泉魔宗的真传弟子,到了化神后期境界都鲜有耳闻,难以证实之事。
傅峥年所述秘辛,哪怕是作为一宗真传,亦难接触。
古往今来,修行秘辛隔断严重,不到某个层次,无从所知。
然若后知后觉到了某个层次,亦晚矣。
一如市井凡人短短几十年,所经所见,所总结的人生感悟,往往一针见血——
然一座楼能够盖的高度,其实在打基础之时就已决定。
故从踏入修行开始,很多修士都意识到这一点,尤其大宗门弟子。
前半生,宁无心自诩修行步步扎实,事实上却是井底青蛙——
直至踏入化神,追查各种秘闻,她方得悉一星半点真相秘辛。
世人只知,炼气九层,凝神三境,筑基九道台,却不知——若是以天阶道经入道,炼气境极限并非九层,而为十三层!筑基也并非九道台,而是十道台!
且道台,不单仅有三个层次,泥胚,木胎,无暇。
无暇之上还有完美!
前世,宁无心以重逾七鼎之根骨达到化神境界后,她曾自大以为——若给予时间,未必没有踏入灵台,踏入洞天,乃至是入道的可能!
然在她得悉某些秘辛,就心知肚明,想要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
难!
她根骨资质与自身潜力的开发,早就固定在某一段大道上。
想要有所进境,将根骨的桎梏打破,除非是碰到足矣改变命数的大机缘。
究根到底,便是没能在这三境打好基础,将自身潜能之火点燃,循环以生生不息。
傅峥年侃侃而谈,内容围绕一段话:
[根骨很重要,但根骨潜力的挖掘,更是必不可少!]
宁无心自知前世晚矣,今生——犹可追!
故一字一句亦不曾漏听。
她随意找了块还略带着青苔的青砖,靠墙而坐。
看似不在意的闭眼,其实在老人讲到某些鲜为人知的秘辛之时,她心湖上微微有涟漪荡漾,随时间流逝这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终于汇聚成一股波澜……
傅峥年讲述之中,最为令她侧目的一点,是关于道途前三境的修行方式。
据其所言。
“若是能够得到一卷天阶道经入道,于初三境修至极致、完美,则皆有一次提升资质的机遇!”
故闻至此,宁无心便知道傅峥年言带刺探,便也不再排斥。
宁无心从来都很“务实”。
相比于某些无足轻重之事,她更看重利益。
这些事就算是天玄五大圣境出身的弟子,都不见得人人都知晓。
唯有薪火相传的“亲传之人”方知其故,于她而言,便很不一般。
随着傅峥年愈见深谈,宁无心便知此行不虚。
傅峥年言道:“天阶道经世间罕见,并非世人传的那般简单,若非寻到正本,有先人的经验释义,又或者有着前辈一步步引导,其余便是得到孤本,想要真正借此踏入修行之路,仍旧困难!”
他道:“无先贤释义,易曲解道经道义,一段经义之差,甚至一字之差,都可能失之千里。不说自断道途,却大有可能背道而驰,陷入某种困境!”
为此傅峥年着重阐述了一点。
道法不轻传。
“一是怕传承外泄!”
“世间经典,下至普通功法,上至天阶道经,自皆有强处弱点,若修行功法外泄,遭窥伺之虎研究、破解,加以利用,那对一修真大族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愿意将自身弱点暴露他人眼下。”
“另一个是天阶道经经义本身,本就不易推敲!”
“若无先贤释义,长辈引导,自古以来,能推筹解算出来的人太少太少……”
这是道途上,不可避免的一幕。
老人直言:“流传在此世间的天阶道经拓本、孤本其实并不少,然能借此道经修行之人,凤毛麟角,无一不是得到上苍眷顾的天命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