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求和!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王黼万万没想到,水泊梁山如此不讲武德,竟然将他派去议和的人给砍了。
这也太不把他们赵宋王朝放在眼里了,胡虏都没有水泊梁山的人野蛮!
与此同时,王黼也看出来了,水泊梁山果然很强硬,似乎根本就不怕跟赵宋王朝全面开战。
这不禁让王黼犯了难!
而蔡攸这时则完全是一副撒手不管的意思,就仿佛这件事已经跟他没关系了一般。
见此,王黼不禁有些后悔他自己手欠,非得插手此事,结果把他自己给架在火上烤了。
没办法,王黼只能将郑居中等宰执找来,商量对策。
一众宰执商量来商量去,还是觉得,除了想办法议和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所以,一众宰执,在这个残酷的现实情况下,难得地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说服赵佶同意去跟江鸿飞议和,哪怕是全盘接受江鸿飞提出的勒索条件。
唯一的问题就是,谁去跟赵佶说他们的决定。
一众宰执你推我、我让你,最后这个球又传回到了王黼和蔡攸的脚下。
王黼和蔡攸也知道,在这個时候,另外几个实际上跟他们不对付的宰执,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让他们跟自己一块背这口大黑锅,那是想也不用想。
所以,王黼和蔡攸也没再多说什么,而是找了个赵佶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机会,一唱一和地跟赵佶说清楚了,赵宋王朝目前危急的形势,东南的重要性,西军面临的田虎和王庆两大寇的压力,赵宋王朝经济和粮食的短缺,高俅希望朝廷能再给他一二十万援军,然后委婉地跟赵佶说现在小不忍则乱大谋。
虽然王黼和蔡攸说得已经很隐晦了,但赵佶只是喜欢奢靡和好大喜功,不是愚蠢,他怎么会听不出来王黼和蔡攸的潜在意思是,高俅那里可能已经顶不住了,他们赵宋王朝这边的问题多多,必须得跟江鸿飞议和了,要不然,东京汴梁城就危险了,他赵佶就危险了,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就危险了。
赵佶心下大震,连忙召集所有宰执讨论对策,并主动说出,实在不行,就下旨任命江鸿飞为梁山军节度使,封齐王,割山东、河北之地,使江鸿飞世代镇守。
见赵佶主动说出这样的话来,一众宰执全都暗松了一口气,然后委婉地说出来了江鸿飞给出的议和条件。
赵佶一听,江鸿飞不仅要山东和河北,还要五千万缗战争赔款以及他的三个女儿!
听完江鸿飞的勒索,到底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赵佶,渐渐地冷静了下来。
赵佶不冷静下来也不行,要知道,他要是头脑一热答应这样的议和条件,那他可就是赵宋王朝的罪人,尤其眼下的局势还是由他引出来的情况下。
还有,赵宋王朝历任的皇帝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大宋没有像汉唐一样用和亲这个屈辱的政策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如果这个坚持在赵佶这里被打破了,那赵佶就更愧对祖先了。
再者,作为一个帝王,哪怕只是作为一个父亲,连自己的女儿都保护不了,被敌人一次就要走了三个当玩物,这让赵佶情何以堪?
所以,过了最初的惊慌失措,赵佶慢慢地闭嘴不言了。
——赵佶并没有立即就采纳一众宰执的建议,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他想再听听其他臣子的看法。
因此,赵佶命人将江鸿飞的议和条约散发下去,并下达诏书,要求文武百官上书陈献利害。
一众宰执也没有再劝赵佶。
——这件事确实太大了,一众宰执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帮他们分担压力。
等一众宰执退下,赵佶在崇政殿里长吁短叹,他想不明白,就在不久前,他还雄心壮志地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赵宋王朝历任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在功绩上成为赵宋王朝历任皇帝中仅次于太祖赵匡胤的存在,可这才多久,赵宋王朝的形势就突然急转直下,甚至都有快灭亡了的趋势!
“难道真像童贯所说得那样,是因为花石纲导致的天下大乱?”
“我富有四海,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不想徒自劳苦,有错吗?”
“天下财富甚多,奉养我一人,难道都不足吗?”
“……”
十一月二十三日。
赵佶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来自水泊梁山的威胁以及水泊梁山提出来的议和条件。
有的大臣当庭建议,继续招兵,然后沿着黄河以及东部的各个关隘险地囤积大军,严防梁山军南下,并加强东京汴梁城的防御。
有的大臣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完全是在纸上谈兵,招这么多兵,钱从哪来,兵从哪来,关键时间从哪来?
开封府士曹赵鼎提出,调种师中或者姚古去替换高俅,什么事都让新的统帅自己决定,钱也归新的统帅自己管,官员也让新的统帅自己任命,兵将的赏赐权也给新的统帅,只要新的统帅能挡住梁山贼寇,不让梁山贼寇来攻打东京汴梁城就行,同时,还应不限文武官职,大胆启用有才略且忠诚勇敢者担任统制。
可赵鼎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一众文官的狠批,直到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