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世纪之战
伏击并击溃三路卫军援军,斩首俘敌十余万,战果辉煌,但魏军统帅上官敬却是一脸的郁闷。 他原本打算乘联军抵达之前不惜代价攻破潼关,然后死守潼待援,利用潼关坚城消耗联军的兵力,同时派骑军不断地袭扰联军的后勤运输线,只要拖上半年,数量庞大的联军就会后勤吃紧造成军心涣散,到时再寻机击溃。 想法很好,但他却因考虑不周全,导致出现了变故了,让他功败垂成,失去了攻克潼关坚城的良机。 卫军的三路援军说是诱饵吧,也不尽然,所谓虚虚实实,你要不把援军击溃,援军一旦突破防线,冲进潼关城与守军会合,必增强守军的兵力,到时想要破城难度更大,即便攻破了城池,那也是损失惨重。 只能说卫帝煌身边也有高人指点,堂堂正正的阳谋神计,硬逼着他吃掉三路援军,也让他浪费了近二十天的时间。 十余万人的大诱饵就这么甩出来,是个狠人呐。 其次,他没有算到赵军副统帅,龙骑将军秦牧以出人意料之外的速度率五万骑军出现在他的左翼,着实让他吃惊不小,不得不严加防备。 他原本推算二十万赵军最快也要十天以后才能抵达,但秦牧却独统五万骑军日夜赶路,提前十天出现在他的左翼。 他也知道秦牧的五万骑军因日夜赶路,肯定人困马乏,不宜马上出战,但谁敢马虎大意,忽视他的存在? 秦牧今年刚好三十岁,还算是年青一辈的将军,但在赵帝国军方中已经算是资格颇老的年轻将军了。 他十五岁跟随父兄戍卫赵帝国西南边陲,跟时常犯边的鲜卑、乌恒等游牧部族打仗,第一仗便以千骑击溃乌恒上万精锐铁骑的惊人战绩展现过人的军事才能,之后凭借军功一路晋升,成为统掌西南边陲二十万大军的统帅。 秦牧奉旨回京晋职授爵,刚好碰上魏卫两国开战,赵太后说服赵皇灵武出兵解救母国,并举荐年轻的秦牧为远征军副统帅,配合老将仲孙弼伐魏。 秦牧在赵帝国军方中名声显赫,但因其常年驻守西南边陲,多是与乌恒等游牧部族作战,名声反而不显,在凤舞大陆名将榜中仅排十四位。 上官敬虽然傲,但不狂,六国联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他自然要对各帝国的统军将帅做一番了解,秦牧的资料让他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秦牧名声不显,但在与乌恒、鲜卑等游牧部族的战斗中皆是以少胜多,而且每战皆胜,未尝一败。 竟然未尝一败? 上官敬脸上现出古怪表情,他一生戎马,征战四方,历经无数大小战役,战绩辉煌,在凤舞大陆名将榜中排名第三,但也打过几次败仗。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本来没有什么,但未尝一败,只排名第十四的秦牧一比较,这就有点尴尬了。 上官敬争胜之心忽起,他一定要终结秦牧未尝一败的战绩。 秦牧不知道自己被魏帝国名将,凤舞大陆名将榜排行第三的上官敬给惦记上了,他之所以统率五万骑军日夜赶路,提前十天抵达预定地点,只是给上官敬施压,迫使他放弃强攻潼关城,达到解围的目的而已。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赵太后的举荐之恩与请求,再者,相信任何一个统军将帅都不想错过这场成就不朽功绩的世纪大战。 绵绵春雨一下就是五天,十二万秦军在百武关下也休息了整整五天,恢复了长途行军带来的疲劳。 不过,因时间仓促,军用物资没有准备充足,十二万大军一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后勤压力十分大。 好在天武城是边关重镇,常年驻有五千常备军,屯积的粮食武器装备也多,还能支撑半个天多,但如果还继续下雨,后勤就真的压力山大了。 第六天,天空总算放晴,在卫帝国使者的引领下,大军涌出百武关,进入卫帝国的地界,然后绕着义安城而过,队伍像一条望不头尾的巨龙,一直向前延伸。 之所以不穿城而过,是义安城的守将担心十二万秦军在穿越城池之际突然发难,乘机夺取城池。 好吧,人家存有防备之心很正常,换成是秦军也是一样,荆秀等人都能理解。 大军走了三天,终于抵达定安县城,即预定的集结地,统帅熊怀安下令驻营,同时派出大量的斥候前出侦察,刺探魏军动向,并派使者前往陈县联系前天已经抵达的赵军。 赵军统帅仲孙弼和秦军统帅熊怀安碰面后商议,都没有马上出战,而是采取守势,等候另外几国的大军抵达后再寻机和魏军决战。 几天后,楚、金等帝国的军队浩浩荡荡抵达,潼关至定安县一带尽是战旗飘扬如海,军营连绵上百里,声势非常浩大,给人极大的威压感。 面对六国百万联军,魏军也进行了全国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