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很难说清对与错
这才开口给大家会解释事情的由来:
原来。
那位赵柳氏,在旧社会的时候,是甘泉县城里“柳氏榨油坊”掌柜的女儿。
这也是一位曾经上过学、能识文断字的婆姨。
而他们老柳家,祖传下来一手榨油的好手艺!
别的榨油坊用油菜籽榨油的话,通常能出4成,而老柳家的榨油坊,却能出4成3!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0.3成的出油率。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堂堂一个榨油坊,每年经手的葵花籽、胡麻、芝麻,油菜籽...等等这些榨油作物,何止10万斤?!
‘柳氏榨油坊’就靠着这、比别人高出来的0.3成出油率。
最终做成了甘泉县城里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生意最为兴隆的榨油坊。
做生意买卖这玩意儿...一旦红火起来了之后,顾客来的会更多,他们带来加工的榨油农作物,自然也是成倍的增加。
就靠着比别人多出来的0.3成出油率。
最终柳氏榨油坊的财源,那是挡都挡不住的来!
只不过...后来。
先是合营。
再发展到原来的榨油坊的东家,只能退居二线。
已经改名为‘利民榨油坊’那家‘柳氏油坊’,随后全面由公家单位接手管理经营。
赵柳氏的爹,则只能享福在家,每年靠着从公家单位里分一点股金过日。
再到后来...就没了。
老柳想不通,他自己跑塬上去和一棵歪脖子树杠上了劲。
结果...可想而知。
而作为老刘的女儿赵柳氏,则下放农村劳动。
自愿随着她一起来的,还有。当年“柳氏榨油坊”的小伙计...也就是现在的老马。
而在下放期间。
柳家女子看上了村里那位一天到晚、只知道在地里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姓赵的小后生。
这后生,倒是与众不同。
他似乎对于土地,有一种天生的执着与热爱,好像在他的天地里,人活着除了种地就没有别的多少乐趣似的。
不管是分土地、分牲畜时期,赵家分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地。
那位姓赵的后生,会用全部的力气与汗水去辛勤伺候那几亩地。
也不管后来发展到“农业合作初级社”阶段...也就是几户人家可以私底下约好,结成一个‘互助组’。
大家伙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劳作。
到了秋收之后。
互助组里的成员,各家各户凭借所拥有的大牲畜、或者是大农具,再加上各自出功的多少?
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共同分享大家的劳动所得。
在那个时期。
姓赵的小后生,一年到头那真的是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干活啊!
到了后来。
进入“高级社”阶段,土地都属于生产队,集体共有。
那个姓赵的、一辈子只喜欢伺候土地的后生,倔脾气却一下子就上来了!
“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连小户人家,都还得分家单过才没那么多矛盾哩!更何况几百号人呢?”
结果犯了驴脾气的那个姓赵的小后生,断然舍弃了自家在生产队里的土地。
独自跑到山里来开荒种地。
这事儿吧,搁在那个大环境下...可不得了!
但好在当地生产队的干部和乡亲们,都还挺淳朴。
大家都是眼睁睁看着那位姓赵的后生长大的,都知道他的品性。
现如今。
有人主动放弃自家的分到手的土地,要跑到山里去重新开荒种地?
生产队的乡亲们除了满是不解、替姓赵的后生深感惋惜之外,大家伙倒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其实,真要细说吧?
有人主动这么干,对于大家伙来说还是一件好事...毕竟,生产队集体的土地多了,吃饭人口又减少了。
里里外外一算账,整个生产队的其他社员,不就占便宜了吗?
生产队里的乡亲们,对于姓赵的后生满是不解。
不过也没追究他的错误。
大家伙睁只眼闭只眼,这事儿吧,也就过去了!
但赵柳氏却看上了这位舍得干、舍得用心去伺候后土地的姓赵的小后生。
那时候的赵柳氏觉得: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但只要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只要耕种土地的人,舍得为这片土地付出满腔心血。
人不亏地,地不亏人。
勤奋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一个人只要舍得干,只要够勤奋,那他的日子,以后就不可能会受穷。
总有一天,还能过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但后来,到了三年困难时期。
那时候啊,家家户户断炊、人人都饿的皮包骨头。
倒是躲在山里独自开了好几十亩坡地的赵柳氏,和她男人,反而落得个仓廪足、山羊成群,鸡鸭满圈!
村里的其他乡亲们都饿得眼红眼绿,甚至有些人,浑身浮肿的就像个皮球。
而赵柳氏和她男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