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当着老朱的面无法无天地提条件!
也托你的福,本来今年咱是要让标儿去陕西考察迁都事宜。
既然你说在这路途当中,有可能会生病,有可能会一命呜呼,那咱就不让标儿去了。”
朱元璋说话的时候不像是凌汉那么的咬文嚼字。
倒是挺白话的。
这与朱元璋的教育有关,他没有经过非常严格的私塾教育。
文化都是后面学的,可不就没有读书人那股子酸劲儿。
朱元璋道:“就如你所说,标儿英年早逝,不仅因为到陕西考察这一件事情促成,而是前面劳累。
加上在与咱许多政见不合,被咱们压着,心情郁结,导致一命呜呼。
你的内阁制度,咱现在也在实行。
很有用,说句实话,自从有了这内阁,从天下将那真正实干的官员遴选出一批人来。
到了内阁之后,他们处理的那些事,很有见地,分担了许多的压力。
至于你说的考成法运用下去之后,那些官员果然个个自我就开始监督,无需朝廷再施压,这一点你做的是对的。
就这么说吧,如果标儿能活过洪武二十五年,封你当个国公爷如何?”
朱元璋这么一说,让陈寒感觉有种莫名其妙的感受。
这要是那些沉不住气的人,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心中欣喜。
但是陈寒在这个时候却感受到了一点压力。
当即是笑道:“陛下你可不能这么说,我只不过是随口一说。
如果太子殿下能安稳度过这场灾难,那是皆大欢喜,还不至于封个国公爷。”
朱元璋很是欣喜陈寒的这种谦虚。
“看起来你并不是一个恃宠而骄的人,很好。
估计凌爱卿已经跟你说了,让你到山下去是要干什么。
你提出来的工业革命,你提出了那些措施,应该由你去好好地把握。
那你觉得应该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你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责任?”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寒心里边就警惕了起来。
这绝不仅仅只是问你,要给你个什么官。
而是让你自己总结一下你自己的责任,到时候这份责任就是你的军令状,必须得要完成的。
于是陈寒在这方面可不敢谦虚,他再次拱手抱拳,“如果陛下真的信任,那我就在这里无法无天一次。
还希望陛下、太子殿下等下对我说的话有所触怒,你们就当我是信口开河。”
朱标说道:“你尽管说,你在这改革方面应该比我们更懂。”
陈寒于是还真的就说了开来:“工业革命的开端,虽然大明王朝看上去已经满足,只要能够完成了我之前提出来的那些是大差不差。
但是工业革命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是重视人才。
以我的浅见,大明王朝现在还是以儒家为主,看不起那些工匠。
可是工业革命,往往就是那些工匠发挥出了巨大的才能。
就比如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的哈里斯,他也不过就是个工匠。
可是他的发明改变了纺织业的进程。
发明出飞梭的也是工匠。
以及到了后边改良了蒸汽机的瓦特。
这些都是以工匠或者科学者的身份出现的。
明王朝或者在明朝之前也涌现了大批的民间的科学家,可是都不受重视。
因为你们的政治体系当中,完全是由儒家学者们把控了说话权,没有其他人才冒头的机会。
其他的人才即便是做出了巨大的发明,依旧会被他们视作是异端,所谓的奇淫巧技。
所以皇帝陛下,如果你们真要让我在你们明朝搞这场工业革命,我第一条要提出来的就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给我弄出一个学校来,专门培养工匠,让他们读书习字。
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出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实际的机械运用当中,充分的调动积极性。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工业革命只是一个幌子。
想让大明王朝迈入到工业时期,只有我陈寒这么一个人的话,累死也做不到。
不知道陛下,还有殿下,愿不愿意让我在明王朝成立一个,没有儒家可以干预的,培养科学人才的学校。”
陈寒说完了这一条之后,鸦雀无声。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首先是感觉,这么个学校建了之后,一定会受到无数的读书人的抨击。
可是朱元璋在听完了陈寒的这番话之后,想也没有想:“好,你下山之后牵头成立你所谓的学校,你来当家做主,你来挑选人才,你来培养他们。”
这本来就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但是陈寒还没有结束,“陛下,光是授权让我去建立这些学校还不够,我自己一个人的威望肯定不足以改变天下风气。
所以就必须得要由您这样的皇帝发令,提高工匠的地位,得让他们从我的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当官,而且还是得从从七品开始。”
嗡嗡嗡……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不说蒋瓛感觉震撼了,就算是凌汉都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出格了。
因为这样一来的话真的就是,直接那两项规则都给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