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闻所未闻
“没事,好着呢!哦,对了,哥们,你怎么称呼?”
“小弟姓吴名恭,云城洞阳县吴家村人,乃慕王王师童铃将军部下。”
“蜈蚣?”
云潜不解,好端端的干嘛取这么一个凶狠恶煞的五毒名字?
吴恭看云潜神情便知他误解了自己名字的意思,便笑解释道:“恭乃敬而无失,恭而有礼的恭。”
小时候村里的人也都笑话他,村里同龄的孩子有些直接就叫他蜈蚣的,也有叫他多脚兽的。
刚开始他还会和那些人说不要乱叫,甚至为此干过几架,可打的越凶,叫的就越厉害,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
到了军营,也有个别会这么说笑的,早已接受了这个花名的他,也很自然的没有解释,甚至已经到了毫不介意的地步。
之所以对云潜这么郑重的解释,是因为他看出来云潜并非取笑他,甚至眼神里还带着些许的不解。
这名字是他祖父给他取的名,他祖父在吴家村是少有的读书人。
他祖父年幼时他家在洞阳也算大户,可惜到他祖父接管掌家之时,家里已经成了破落户。
他曾祖父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结交的也都是些狐朋狗友,曾祖母性格柔柔弱弱,也制不住他。
他还在外拈花惹草,娶了个外室,外室合着表兄坑骗了他们家的全部家资,卷着银钱逃离了云城郡,下落不明。
他曾祖父还死性不改,又跟着个乱七八糟的什么兄弟信了个乱七八糟的道,将家里的田产铺子等营生的家当变卖去投道,不但家资被他曾祖父耗尽,反还给他们欠了不少外债。
他祖父虽年幼之时读了不少书,可祖父年少的时候,不说父爱如何,因母亲性子软弱,常年被父亲暴打,父亲不顺心的时候,连他也一道被挨打。
摊上这样的父母,他的性子也随了母亲,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堪堪是个无用之才。
在洞阳城中的祖宅还被他曾祖父变卖了,拿着变卖的银钱也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祖宅的下家第二天便带着十来个人,上门将曾祖母和他祖父,还有两个叔公赶了出去。
当时他祖父也才十二岁,两个叔公就更小了,一个九岁半,一个才八岁。
曾祖母母家早年因曾祖父与岳父岳母间闹了很大矛盾,曾祖母胆小怯懦还不争气,还不敢违背曾祖父,又不听母家的劝,母家一气之下也就不认她这女儿了。
曾祖母走投无路之下,只得领着曾祖父和两个叔公回到吴家村。
吴家村里,吴家还有一个陈旧老屋,已经许多年没有人住了。
往年曾祖母过年之前还会安排下人让人去修整老屋,换下桃符什么的。
近两年他曾祖父常年发癫发疯,甚至除夕之夜还会打他们母子,曾祖母根本没有心力想起这老屋,便没有再修整过。
万幸的是,这老屋还算结实,大体没有坍塌,除了一堵外墙倒了半边,还有后院一间房漏水,其他都还好。
老屋里的家具也都还好,像床呀、桌椅什么的虽然布满了灰尘,还有结的蜘蛛网之类的,可收拾干净后倒都还能用。
乡下还有一亩四分地,因曾祖父遗忘没想起来而没被变卖掉。
曾祖母的嫁妆也早被曾祖父搜刮的所剩无几,只剩下身上戴着的那三两样不怎么值钱的首饰。
曾祖母便拿去典当,换了十五两银钱,支撑着他们四人的吃穿用度。
到了这步田地,吴家已是再难有翻身之机了。
到吴恭他这一辈,虽还没沦落到为奴为婢的地步,也只能靠只剩下的那一亩四分地维持生计。
虽比不上富足的家庭,但比村里的一些村户还是好上不少。
他曾祖母本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虽是庶出,不过在做姑娘的时候,还跟着嫡姐一道学了些字,读了几本书。
他祖父在十岁之前也有上过家学,两个叔公也都是启了蒙,读了两三年的书。
曾祖母自离了曾祖父之后,一人带着三孩子守着活寡,又当爹又当娘的,心力交瘁,回到乡下,才不过三年,就操劳过度过了世。
曾祖母走后,祖父便承了家,担起了责,养大两个弟弟。
后来成了亲,也分了家,两个弟弟也离了乡,留他还守在吴家村。
祖父也还算有点学识,他们一家的子孙靠着祖父的那些学识,识了文断了字,也读了些许的书,这也是他们与村里的村户不同的地方。
单说名字,也就已经比村里的孩子好上不少,不像那些什么吴一、吴二、吴狗、吴牛什么的好听多了。
吴恭三兄弟一小妹,其祖父便以吴家家训中的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将他们分别取名为吴友、吴恭、吴敬、吴爱。
“哟,还是个文化人,哥们,今日你我也算有缘,你这哥们我算交定了,待我们将这里清了之后,随你们一道送粮完,咱再结拜一个,不知你意下如何?”
“老大你……”云涯是想不到,这短短不过半炷香,自家老大又给自己拉了个兄弟。
云潜是真心欣赏这名士兵,而且这士兵临危不乱,身手也不错,在这么多飞箭之中,不单保全自己,还能护他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