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吕大器屈服
高欢清理完战场,大军便拔营启程,浩浩荡荡的杀向南昌。
于此同时,两万梁军水军,也带着辎重补给,抵达了鄱阳湖西岸,来到南昌城下。
南昌城中,吕大器和杨廷麟,一直关注着高欢与左军的大战。
他们一面加固城防,一面派遣斥候,探查两军交战的情报。
随着一封封的军报传回来,吕大器和杨廷麟心情可谓跌宕起伏。
在左军撤围南去之时,吕大器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南昌解围,惊的是左军就这么逃了,而高欢一来,南昌该怎么办?
等得知南逃的左军,被梁军截住,吕大器心中又忐忑起来。
在吕大器心里,希望这场大战,最好是两败俱伤。
这样一来,高欢损失惨重,便不可能图谋江西了。
可是随着,梁军前锋在云韶水南岸,拦截住左军,左军没能在高欢赶来之前,突破阻拦,紧接着高欢大兵杀至,左军趁夜突围失败,高欢趁势攻击,五十万左军尽数为高欢俘获的消息传来,吕大器等人惊得目瞪口呆。
横行湖广多年,号称五十万大军的左军,被高欢一战扫灭,这是何等战果?
吕大器收到战报,心中是又惊又惧,知道高欢下一步必然是兵伐南昌。
南昌城,巡抚衙门,吕大器看完军报,不禁叹息道:“引狼入室啊!”
杨廷麟沉声道:“梁兵是我们自己请来,现在只有看梁王打算怎么办呢?”
“若是梁兵得了江西,天下恐怕就没有什么人,能遏制高欢了。”吕大器叹了口气,他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次日清晨,天刚刚亮,南昌城南,梁军骑兵押着左军俘虏,漫野而来。
这是,南昌城墙上的守军,发现了梁军的踪迹,顿时敲响急促的警钟声。
“当当当!”钟声响彻全城,吕大器和一众赣军士卒,匆匆来到城头,眼前的一幕令他们倒吸一口冷气。
“娘呀!左贼又杀回来了!”
城头的赣军士卒,看见城外密密麻麻的左军士卒,几乎一眼望不到头,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后面还有骑兵!”
赣军士卒看见人山人海的左军,又见后方黄尘滚滚,大队骑兵奔驰而来,一个个都脸色惨白。
这时,高欢率领骑兵,像是赶鸭子般,将近五十万左军俘虏,赶到南昌城下。
这些左军士卒和眷属,到了城下,便自己找空地,搭建营地,把自己关起来,根本不用梁军太操心。
其实左军之中,除了将领和少部分家丁,过得好点之外,大多数左军士卒,过得都十分凄惨。
左军曾经号称八十万,可长期只控制武昌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军队补给之困难,可想而知。
在左军中绝大多数士卒,都是缺衣少食,如同乞丐。
现在当了梁军俘虏,不少左军士卒惊奇的发现,俘虏营的伙食,居然比他们以前吃得还要好,一个个不禁泪流满面。
高欢看见五十万人,有些人实在不适合收编,便准备遣散安置,可是这些俘虏,现在却认准了高欢,赶都赶不走,就为了一口饱饭。
这时,梁军赶着左军在城下扎营,城上赣军看着营地中密密麻麻的身影,还有奔驰的骑兵,不禁都沉默不语。
吕大器看着营地中间,搭起一座大帐,帐外竖立一杆“梁”字大纛旗,知道高欢已经到了城外,而南昌孤城,显然无法抵抗梁军的兵威。
这时,吕大器叹了口气,高欢将这些左军俘虏,赶到南昌城下,显然是向他炫耀兵威。
“中丞!梁王派遣参军夏完淳前来求见!”一名赣军将领,匆匆跑来禀报。
吕大器知道夏完淳,号称江左少年,其父夏允彝曾给他当过幕僚,高欢派夏完淳过来,估计是想做说客。
年初时,高欢通过国营辩论,观察江南士绅,发现不少人,居然支持自己改革,于是便提拔了一批人。
夏完淳年纪虽小,但高欢久闻其名。
曾经读到“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首诗时,高欢还曾流下泪来。
因此高欢破格,将夏完淳招入幕府,担任随军参军,准备好好培养,给自己未出生的儿子,培养一个宰相。
吕大器点了点头,“带他来见我!”
不多时,夏完淳跟随几名赣军士卒,来到南门城楼,见到了吕大器,立时躬身行礼:“梁国参军夏完淳,奉梁王殿下之命,前来与中丞商议,接收南昌城防事宜!”
夏完淳十五岁,却举止从容不迫,直接道明来意,令吕大器不由暗暗赞叹,不愧是江南名门子弟,不卑不亢,果然十分出众。
吕大器沉声道:“本官乃是朝廷任命的江西巡抚,江西并非梁国藩地,由梁军接手,不合规矩!”
夏完淳道:“中丞,难道您忘记了数月之前,朝廷招您入朝的旨意吗?”
吕大器闻语,脸沉了下来,一时无言。
夏完淳见此,诚恳道:“中丞!如今天下纷争,各方征伐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中丞若抱残守缺,最终苦的还是庶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