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儿皇帝
清军主力回到河北,各州县反派的官员,不是悄悄携款南逃,就是挂印而去。
这使得满清在河北的统治力极具下降,许多州县都处于无政府的状态。
多尔衮回到北京,令人招募官员,去地方上任,可是北方的汉族官绅,却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出来为满清效力了。
这显然是高欢方出的话起了作用。
如果这话是别人所说,那也就当放屁了。
可这个人是高欢,他已经连败清军三次,那么众人不得不信。
汉族官绅的不合作,让满清在河北被孤立,难以从地方获得收入,而这种困境,又使得满清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多尔衮要求严惩豪格,济尔哈朗等人却提出,豪格失败是他冒然入关的策略失误,并提出要裹挟关内百姓和钱粮物资,退回关外,坐看明朝和流寇争斗。
济尔哈朗等人提出,清军冒然入关,推翻崇祯朝廷,使得原本对立流的贼和明朝,形成了联合。
清军双拳难敌四手,所以与明朝的战争,连续失利,而只要清军退回关外,关内的流寇便会继续与明朝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届时他们便可渔翁得利。
怀庆一战,高欢又灭了三千真满洲,令不少人都支持济尔哈朗的想法。
……
北京,摄政王府邸。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回来,多尔衮不禁大发雷霆。
满洲贵族意见发生分裂,多尔衮只能寻求汉族大臣的支持。
相比于那些只知道抢劫,目光短浅的满洲贵族,汉族大臣的目光要长远许多,而且他们入关的意志,也比满洲贵族更加强烈和坚定。
这时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汉族学士,低头站在书房内,看着多尔衮大发雷霆,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半响,多尔衮砸了几件瓷器,怒骂道:“鼠目寸光!还想看流贼与高欢相争。以高欢的实力,只要大清撤出关外,他反手就能灭了李自成!届时,我大清怎么与他相抗?”
这时,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对视一眼,范文程出列道:“主子爷,奴才以为郑亲王等人,扬言要撤出关外,未必出自真心。”
多尔衮微微皱眉,看向他道:“这话怎么说?”
“回禀主子爷,关内富庶,不似关外苦寒之地,郑亲王等人怎会不知关内好,不留恋关内繁华?”范文程行礼道:“因此奴才以为郑亲王等人,只是担心主子爷追究肃王的责任,所以才否定主子爷的策略,提出要撤出关外。”
多尔衮闻语不禁颔首,不过他觉得济尔哈朗,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便是通过否定他的战略,来否定他的摄政地位,从而夺取朝廷的控制权。
毕竟,他的路线错了,那么就得走济尔哈朗的路线,满洲朝廷的大权,自然就会落在济尔哈朗手中。
“哼!吃了败仗,还想夺权!”
多尔衮在心里暗骂一句,然后看着范文程道:“你既然知道他们的想法,可有办法应对?”
范文程其实很同情豪格,毕竟黄台吉对他不错,不过在入关这件事情上,他站在多尔衮一边。
范文程沉声道:“奴才斗胆,以为要改变郑王一派的想法,第一是要从轻处理肃王,其次是要恢复河北局势,最后必须要击败高欢!毕竟这一切,都是因为高欢而起。主子爷如果能做完这三点,支持郑王的人,肯定都会转头支持主子爷。这关内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他们心里肯定都清楚!”
多尔衮在书房内来回走了几步,沉声说道:“本王可以从轻发落豪格,可是河北现状要怎么恢复?现在许多汉人,都不愿意出仕大清,我大清对河北几乎失去了掌控!”
范文程皱起眉头,沉声道:“这点奴才在河东看见高欢的檄文后,便想到过这种情况,也曾对主子爷提过,解决之策,便是击败高欢。只要击败高欢,让这些人觉得没有后顾之忧,不可能被清算,自然会有人抢着为大清效力!”
多尔衮懊恼道:“若是击败高蛮子,那还要他们作甚。眼下河北人心不稳,本王如何率兵与高蛮子决战。那高蛮子发展迅速,若是今岁不能趁着黄河结冰灭之,再给他一年时间,以江南财力,中原兵源,我大清恐怕便没有机会灭之了!”
现在多尔衮也知道,根源在高欢身上,只要击败高欢,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但是现在问题是,高欢实力强劲,不是那么好击败的。
如果在河北人心动荡的情况下,冒然出兵,恐怕会无功而返。
这样一来,满清将丧失关键的时机和机会。
对此,范文程也一筹莫展。
多尔衮忽然看向冯铨、洪承畴等人,见他们都不说话,不禁皱起眉头,冷声训斥道:“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莫非是看了高欢的檄文,怕被计上一笔黑字,以后遭受清算吗?”
冯铨闻语吓了一跳,忙跪地道:“摄政王,奴才不敢!奴才愿意为大清继续招揽人才,出任地方官,恢复朝廷对州县的控制。”
多尔衮冷哼一声,又看向洪承畴,“洪学士呢?”
洪承畴淡定出列道:“摄政王!我等以与大清融为一体,高欢的檄文只能更加坚定为大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