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穿越的那些岁月 > 第141章 赛鸡腿(二)

第141章 赛鸡腿(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桌上的河虾,呈青绿色,体表光泽发亮,虾壳清澈透明。田大姐一只手捏住虾身,一只手去掀虾头,把这个虾脑和虾线一起拉出来, 然后把虾头扭断,虾身和虾头分开放在盘中。

军哥将摄像机摆好,我、军哥,还有小田,我们一起帮着剥虾。一盆河虾很快就被收拾出来,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在案板上,用刀背砸成泥。猪肉只用肥肉,剁成泥,合到一起,加盐、料酒、胡椒粉、淀粉,抓拌均匀,一个方向抓拌甩打上劲。

甘蔗削起皮,切成手指粗的长条。手上抹油,放上一大团虾肉泥,按压成饼,放上甘蔗条,包住甘蔗条,轻捏成鸡腿状,我们有样学样的做起“鸡腿”来。把虾肉泥全部做成“鸡腿”,再粘上一层面包糠。田大姐坐锅起油,六成油温炸制金黄,捞出摆盘。

如果不是我们亲自参与其中,还真认为那是炸鸡腿呐。田大姐告诉我们,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太多,哥哥姐姐常常去河里捞些鱼虾,贴补家里的伙食,奶奶和妈妈就想出来这个办法,给他们上营养。一只鸡就两条腿,家里有老人,孩子又多,给谁不给谁,两难的选择。于是!就有了这“赛鸡腿”。

现在生活好了,想吃鸡腿就买,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可是炸虾球成了我们家的保留菜肴。 今天做这个菜,是因为小田同学要来,她爱吃这个菜。

田大姐说:“小时候家里穷,这个赛鸡腿,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菜,后来家里条件好了,天天吃肉,就不再做了。现在老了,看见这个菜,就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来。”

炸好的“鸡腿”用纸巾吸掉多余的油份,装盘上桌。小田同学拿起一个“鸡腿”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说:“太香了,太香了,比鸡腿还香。” 军哥在一旁点头附和着:“就是就是。”

田大姐说:“小时候吃这个菜,是因为那会穷,只能拿虾肉泥做鸡肉模样解解馋。现在做了,是回忆小时候的时光。” 小田一边吃着一边说:“这可比鸡腿好吃多了,这青虾泥混合着甘蔗的甜味,口感比鸡肉还嫩滑。”

田大姐听到小田的话,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告诉我们,这道菜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对过去生活的怀念。甘蔗的甜、虾肉的鲜、猪肉的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看着田大姐和小田同学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家常,我突然意识到,这道“赛鸡腿”虽然不是真正的鸡肉,但它所蕴含的情感和回忆,却比真正的鸡肉更加珍贵。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赛鸡腿”这样的替代品,它们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适合我们的。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记录着我们的生活点滴。

从田大姐出来,我们又去了另一家,就与田大姐家隔一条街。在一个大杂院里,我们找到住在院子最里面的潘爷爷。他告诉我们,他十来岁的时候,在一家饭店做学徒,管着杀鸡,处理鸡,因为他勤快又有眼神,店里的管事儿的就允许他,把零零碎碎的鸡肉带回家。

他的奶奶,就会把那些碎鸡肉,挑出里面的碎骨头,洗干净。煮熟的地瓜,捏成泥,掺上碎鸡肉面粉,那时候也舍不得用油炸,只是放在笼屉上蒸,家里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一人一个。后来又在日子好些了,就裹上一面糊,放在油里炸,这“赛鸡腿”一家人吃得可美呐。

现在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可总是忘不了。今天潘爷爷为我们做一次改良了的赛鸡腿。土豆煮熟按压成泥,掺上碎鸡肉,加盐、五香粉,用豆腐皮当做鸡皮,裹上土豆泥,整出鸡腿状,裹面糊,下油炸。

潘爷爷告诉我们,这道菜是他们小时候艰苦岁月中的一道美食,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这道菜依然是他最怀念的味道。他边做边和我们聊着小时候的事情,说这道菜是他们一家人的最爱,每次做都会引起一阵抢食大战。

炸好的“鸡腿”外酥里嫩,香气扑鼻。潘爷爷把“鸡腿”夹到我们碗里,让我们尝尝。我咬了一口,外皮酥脆,里面的土豆泥又香又软,口感十分独特。小田同学一边吃着一边点头,显然也被这道菜的味道所征服了。

潘爷爷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说:“这道菜虽然不是真正的鸡肉,但它所承载的回忆和情感,却比真正的鸡肉更加珍贵。”

吃完“赛鸡腿”,我们告别了潘爷爷,踏上了归途。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这道菜带给我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对过去艰苦岁月的怀念和感恩。正是因为经历过那些艰苦的岁月,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赛鸡腿”这道菜,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替代品,它们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适合我们的。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记录着我们的生活点滴。正如田大姐和小田同学品尝“赛鸡腿”时的情景,那份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珍惜,比吃到真正的鸡腿更加珍贵。

回到家里,我的思绪依然萦绕在“赛鸡腿”上。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替代品。或许它们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适合我们的。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记录着我们的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