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奇袭万家镇(上)
在几人说话之际,常宁已经带人来到近前,直接走到三位族老面前道
“劳您三位出来相送,常宁罪过”
作为常遇春的后人,三位族老虽不知近代军事理念,但也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
没有多余废话,只是拍了拍常宁肩膀道
“凯旋而归”
常宁点头,随后转身看向队伍,下令道
“出发”
作为军事行动,本不该如此大张旗鼓,但此次是来到常家村的第一战,也是接手常家期望后的第一战,意义重大,所以常宁才会命令部队在村口集结。
不过所有人都不知晓他们此次作战的目标在哪,如此也保证了军情的机密性。
万家镇地处山西东南方,距离太行山50余公里,以249团所在的位置来看,万家镇处于常家村西北方,距离40多公里。
急行军不到六个小时,正常行军不会超过八个小时。
为保存体力,常宁并未下令急行军,只是以正常行军速度前进。
一路上,侦察兵不断骑马往返,汇报周边情况。
常宁则通过侦察兵的反馈,预想会发生的意外,以便及时做出修正。
抗战时期,我军缺乏机械化运输,作战尽皆依靠马匹和步行,而山西又是山多路陡,所以行军时是极其艰难和枯燥的。
尤其是夜晚行军,不仅要注意部队完整,还要时刻查看路线。
否则很有可能走错方向,最重要的是部队中不少新兵都有夜盲症。
夜盲症的形成是因为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通俗的讲就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虽然不是百分百的原因,却占着主因。
当初在太原边郊时,常宁便有意的改善战士们的饮食,不仅是因为要增强体魄,调理夜盲症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所以在后来两天两夜的脱离战斗中,极大缓解了作战压力。
但如今刚刚入伍的新兵却不同,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团内不少士兵患有夜盲症,即便饮食改善,短期内也没有得到缓解。
所以在行军时,常宁不得不拿出更多精力关注,省得走着走着人丢了。
常宁并没有骑马,而是同部队一同步行前进,一是为了看顾队伍,随时接收来自侦察兵的讯息;
二是因为马匹不够,整个249团战马不足三十匹,这还要算上八路军赠送的二十匹;
再是在这种路况下,骑马其实很遭罪,步行或许会累,但骑马会更累。
1940年3月29日凌晨3点,常宁率众经过八个小时跋涉,来到距离万家镇300米处。
此时常宁等人正处于一处凹坑,正北方烛光点点,虽不是灯火通明,但也让身处其中的万家镇获得少许光亮。
山西虽然是华国北方重要城市,但因深处内陆,相比于沿海发展并不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完善。
随着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山西大部分地区后,敌后抗日武装军民为阻挡日军侵略,不得不对基础设施进行破坏。
所以就导致很多地区无法使用电力,夜晚只能以烛火照明。
本来在抗战前期日军资源充足,不论乡村据点还是荒野驻地,都会自带发电机提供照明。
但到了抗战中后期,日军军用物资逐渐供给不足,再不能奢侈的用燃油供电。
此时的万家镇就是如此,虽有驻军,但也无法使用电力照明,只好采用烛火方式。
外围火堆,内里火把来获得光亮,至少能为放哨人员提供一些视线。
早在昨日,常宁便已命人探查过万家镇情况,万家镇坐落方向朝东南,仅有一处可供进出。
因为月前日军扫荡,镇中百姓早已跑走避难,此时整个万家镇中只有皇协军第八混成旅的骑兵营在此驻防。
在此地,敌军并未修筑碉堡炮楼,这也是常宁没有带炮营的原因。
通过望远镜观察,敌军在镇门口修建了两座机枪堡垒,堡垒内各有数名伪军在昏昏欲睡。
堡垒前方是一条深沟,在深沟后点燃了十几堆篝火用于照明。
据侦察员报告,镇子内以一条直道将镇子分开,分别叫镇东和镇西。
皇协军第八混成旅将兵大多在镇东活动,而战马则是放置在镇西位置,有一个连的士兵看守。
常宁脑中回忆完万家镇的情报,收起望远镜,随后道
“命令部队原地休息,体力恢复后开始行动”
传令兵低声行走在各队伍中,传达着常宁的命令。
叫来常安和胡长生,常宁做最后安排。
“一营外围警戒,防备敌军可能出现的支援,并封锁出口,抓捕俘虏;
特战队以小队形式潜行进入万家镇,
天枢第一小队负责清除沿途暗哨;
天枢第二小队负责清除敌人机枪堡垒;
天枢第三小队负责马匹缴获;
天枢第四小队负责占领高点支援;
夜豹第一小队负责摧毁敌军指挥;
夜豹第二三小队负责突进制造混乱;
夜豹第四小队带领预备队员负责抓捕镇内俘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