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决战开始
要写一篇《纪念韩知范》。
其次是辽国援军的出现。
赵匡胤的部署是无可挑剔的,意识到了北伐的最大阻力是辽国,并且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派精兵悍将提前设防。
辽国此前的援兵也确实被有效击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辽国此次南下救援不力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之前提到的主观上有意坐地起价,哄抬政治筹码,再比如客观上的力不从心,穆宗被杀、景宗即位,辽国内部需要重新稳定……所以在南下救援北汉方面,辽国并未使出全力。
如今,辽景宗迅速稳定了局面,克服了客观因素,主观上则是刘继元诛杀“投降派”郭无为,算是给辽国纳了投名状,表明了坚持抵抗、决不向大宋妥协的态度,换来了辽国的信任。太原的形势也危在旦夕,容不得辽国继续观望。
于是,辽国终于拿出了压箱底儿的王牌力量——耶律屋质。
耶律屋质在“祖孙争权”中横空出世,促成了“横渡之约”,使得辽国避免了一次自取灭亡的内战,并拥护了辽世宗耶律阮;世宗时期看穿耶律察割的脑后反骨,苦谏无果;“火神淀之乱”中世宗遇弑,耶律屋质临危不乱,果断拥立辽穆宗耶律璟。辽穆宗时期,耶律屋质荣升北院大王。
在中原的史书中,也常将耶律屋质写作“乌珍”。
耶律屋质率大军南下,与宋军的阻击部队遭遇。这时候,耶律屋质处事不惊、善于谋略的一面得以体现,他一方面留下老弱病残孕充人数,与宋军僵持,另一方面却挑选精锐骑兵,趁夜抄小路疾驰太原,到了太原城的西面,这支精锐骑兵击鼓呐喊,举火为号。
太原守军立刻沸腾了,“辽国援兵来啦!”于是也举火回应。久困的太原重燃希望,战斗意志瞬间拉满,所有人满血满BUFF原地复活。反观宋军,却有些蔫头耷脑,士气逐渐低靡。
最后,是战场上的常客——自然因素。
时间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又赶上暑雨,宋军驻扎在草地之中,很多士卒罹患腹疾,军中开始蔓延瘟疫。
三大主要因素叠加,导致赵匡胤不得不认真考虑退兵问题。
太常博士李光赞上疏劝赵匡胤退兵,说陛下英明神武战无不胜,原先窃国称帝的割据势力如今纷纷纳土归降,华夏逐渐归为一统。杀鸡蔫用宰牛刀,小小太原岂劳您大驾?何况战争的消耗已经转嫁到人民头上,死磕太原得不偿失。我们在太原消耗了大量实力,其他那些各怀鬼胎的割据势力正在窃喜,所谓“邻之厚,君之薄也”。不如班师回朝,留下精锐屯驻潞州,等庄稼成熟的时候,专门抢夺北汉的粮食,这样既能削弱北汉,又能壮大我们,岂不美哉?
赵匡胤大喜,拿着奏章找智囊赵普商量,赵普非常赞同李光赞的建议。
于是,赵匡胤开始讨论退兵事宜。
在李光赞的思想指导下,薛化光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说砍树先去枝叶,然后刨根。北汉之所以能够负隅顽抗,外有契丹援助,内有田租地税。所以我们应该在北汉与辽国边界的险要地势修筑要塞据点,切断两国联系;将北汉的百姓尽可能多地迁往大宋境内,给他们闲田用以耕种。如此一来,北汉就坚持不了几年了。
赵匡胤深以为然,重赏了薛化光,随后便开始有序撤退。将太原的一万多户百姓迁到大宋境内,派禁军一路护送,按人口分发粮食。
撤退如同进攻。在大军撤退时,赵匡胤派禁军骑兵发动了一次冲锋,将被敌人俘虏的数百名宋军营救回来。北汉守军不知宋军意图,未敢轻易追赶。
宋军就在敌人游移不定的时候,完成了撤退。为了抢时间,三十万斛粮食和数万茶、绢来不及带走,被北汉缴获,勉强弥补了一下战争损失。
赵匡胤的“二征北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