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5
2.2郭从义
与穷苦樵夫、“骡马贵族”的武行德不同,人家郭从义是大唐宗室,当然,郭从义既然姓郭,那就肯定不是李唐王室的正牌子孙,他的“大唐宗室”需要拐点弯儿、抹点角,八竿子勉强蹭点儿毛。
具体来说,他现在虽然姓郭,但他之前曾经姓过李,他之所以姓过李,是因为他父亲曾经姓过李,他父亲之所以姓过李,是因为他父亲的干爹曾经姓李,而他父亲的干爹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父亲的干爷爷曾经姓过李,那么他的这位干曾祖之前姓啥呢,答:朱耶,又作“朱邪”。
没错,沙陀正黑旗。
实际上,作为血统纯正的沙陀人,郭从义的父亲是没有姓氏的,老爷子虽然出身卑微,但机灵懂事、谨慎小心,而且抱上了沙陀人民的救世主——李克用的大腿,李克用把他安排在儿子李存勖身边。简单说吧,老爷子就是李存勖的月嫂。
很快,老爷子的工作成绩获得了李克用父子的肯定,于是赐姓李,赐名“绍古”,所以老爷子终于有了名字——李绍古。通过前文关于河东集团崛起的描述,“绍”字的地位就不用过多解释了,“绍”与“存”平辈,多赐予降晋的大将,如李绍奇(夏鲁奇)、李绍荣(元行钦)、李绍斌(赵德钧)等等。
李绍古去世时,儿子尚幼(丱角),李存勖就把他养在皇宫里,与诸皇子并列,起名“李从义”,排“从”字辈,与李从荣、李从厚、李从珂平辈。
李绍古活着的时候,曾与李克用的一位养子情投意合,关系甚密,这就是李嗣源。所以当李嗣源称帝后,李绍古的儿子李从义没有被划入“庄宗余党”遭受清算,反而受到了李嗣源的信任和提拔。
后晋建立后,李从义急忙撇清与前朝的关系,改姓“郭”,据他自己说,他父亲以前是姓郭的。史书也是这么记载的,但实在经不住推敲。之前说过,沙陀人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根本没有姓氏,就连沙陀人的扛把子——朱耶,据有些史料所载也是部族的名称,后来被其首领用作姓氏,之后才被李唐王室赐姓李。
当初给李克用当奴仆的他,怎么会姓郭?退一步讲,即便他原本姓郭,那他叫什么名字?郭绍古?“绍古”是李存勖赐的,而且是买一赠一,先赐姓李。
抓大放小。总之,后晋建立,李从义就改名为“郭从义”,帮他的亡父改名为“郭绍古”,以示与沙陀李氏宗族撇清关系。
即便如此,郭从义在后晋仍然不受待见,受到排挤,先是被贬出朝廷,外放为宿州团练副使,不久之后解职回老家丁母忧,丁忧期满,不见朝廷召还,他的丧葬假是终身长假。他被后晋抛弃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是沙陀人,他的老家在河东太原府,当时坐镇河东的,是刘知远。刘知远久闻其名,于是将他纳入麾下,任命他为马步军都虞候。当契丹灭晋时,郭从义第一个表态,表示坚决拥护刘知远称帝,成为刘知远的重要心腹。
刘知远称帝后,立即提拔郭从义为郑州防御使。讨杜重威有功,成为镇宁军节度使;讨赵思绾(三镇连叛)有功,提拔为长安永兴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在后周时,郭从义的超高情商和敏锐的政治头脑再次为他赢得了命运的垂青,当时柴荣新即位,缺乏嫡系力量的支持,而郭从义在这时候主动离镇入朝,向新主子表忠心,当听说柴荣打算御驾亲征北汉时,郭从义立刻表示愿意随驾扈从,结果“世宗甚悦”,当即改命为郓州天平军节度使,奉命与符彦卿在山东一带阻击契丹,事后论功行赏,加兼中书令。
“三征淮南”时,移镇徐州;柴宗训即位后,加开府仪同三司。
宋初,加守中书令,赵匡胤亲征扬州李重进时,郭从义又匍匐恭迎在路边,主动请求随驾扈从,赵匡胤优诏不允。后移镇河中。
开宝元年(968)因病到京师疗养,正好赶上第二年的饭局。
在开宝二年“杯酒释兵权”2.0上,郭从义也紧随武行德之后,面红耳赤地诉说自己的革命家史,妄图最后一搏,抓住功名不放。
郭从义因父亲的关系,自幼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抚养,明宗李嗣源时步入政坛,天生机敏、善于察言观色,政治嗅觉灵敏,在后晋、后汉、后周都有着出色的高情商表现,活得风生水起,却在这次酒局中情商掉线。
也许并非是情商真的掉线,只是不想失去名利二字。
最终,他也被迫交出了兵权,被授予“左金吾卫上将军”。郭从义明白,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能平安落地就算万幸了,所以第二年,他就主动上疏,表示自己年迈体虚,请求告老还乡,连这个“左金吾卫上将军”也不要了。
随后,郭从义以太子太师退休,回家安享晚年。安享了两年,开宝四年(971)病逝,享年63岁。追赠中书令。
郭从义虽然不是皇族,但他因父亲的关系,从小生长在皇宫里,与诸皇子们一同成长,自幼就受到了顶尖艺术的熏陶,故而多才多艺,最擅长的是书法和踢球。
有一次,赵匡胤忽然来了兴致,对他说听说你擅长踢球,给朕表演一个。花甲之年的郭从义立刻换上球衣,骑着小毛驴,在殿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