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徐光启的请求
在现代陪了家人两天,张凡仲回到了殷商国,过段时间他会回来带走这次购买的物资。
现在他能够随时进入空间,来回倒腾点东西简单多了。
已经安排过的事情都有人去做,张凡仲的工作明显轻松下来。
这天,刚从里斯本回到美洲上班的张凡仲便收到了一个消息,英国在苏格兰再次战败。
“刘秘书,爱尔兰那边的情况如何?”
“临时政府已经成立,格伦担任了负责人。这负责人是我说的,原本的单词翻译成“首相”更为合适。”刘秘书道。
“通知对外投资管理局和农业部,该派过去的企业早点派过去,如果需要粮食允许他们赊账。”张凡仲道。
爱尔兰新政府才成立,面临的困难必然不少,不能让英国有隙可钻,自己的辛苦化做无用功。
“陛下,昨天何主席来找你,说是欧洲有几个国家爆发了针对殷商国和明朝的反对游行。”刘秘书道。
“哦?是哪些国家?”
刘秘书把手里的文件夹递给张凡仲,道:“情况报告在里面,还有一些文件需要您签阅。”
拿着文件夹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张凡仲坐在椅子上休息。系统功能改进了,来回跑着去看自己的孩子方便不少,就是身体上有些遭不住。
幸亏自己汲取了教训,只有卿小琴才知道自己可以每星期回去一趟。
为什么是一星期?当然是张凡仲撒的谎。他跟卿小琴说系统功能需要一星期的冷却时间。
伸手揉了揉老腰,摆正了身子准备看文件,刘秘书泡好了茶水端了进来。
“陛下,外面有人找。”
“谁?”
“徐老先生。”
听说是徐光启,这可是宁到家中也不会来办公室的人。来找自己一定有事。
请徐光启坐下,刘秘书去泡茶。张凡仲注意到这个过程徐光启都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
“徐老,这段时间身体还好吧?”
“还好。每天去学校,看着小孩子都感觉年轻了许多。”徐光启笑笑道。
扯了几句闲篇,徐光启终于开口说出了来的目的。
他知道殷商国里图书馆有一套复印装置,这次是来请求复制一套《永乐大典》
“凡仲,我知道国立图书馆有套副本,能不能复印一套给我?我自己出钱。”
“徐老,这数量可不小。您如果要翻阅资料,我可以给你出个证明随时去图书馆查看。”
哪怕是影印件也是2万多卷1万多册,所需金额不说,光是照相翻印的工作量就十分巨大。
徐光启现在很是为难。
前段时间,以前的教友汤若望派了一名叫做安文思的年轻人来找他。希望能够借用他跟崇祯或张凡仲的私交,复制一套《永乐大典》他则负责将这些古老的中华文明结晶向西方各国进行宣传,让世界认识了解东方的文明古国。
在他初识张凡仲的时候,张凡仲便专门提醒过他不能把何家湾看到的告诉他那些外国教友,他也确实做到了。
顺便说一句,在他看到西方文明在美洲的野蛮、虚伪后,果断放弃了与之前这些教友的往来。但这么多年来,徐光启一直都以天主教义规范自己的行为。
曾经的教友希望将200多年前的《永乐大典》拿去在西方弘扬中华文明,这件事在徐光启看来完全是一件好事。
当徐光启终于讲清楚了事情缘由,张凡仲笑了。
“徐老,这件事恕我不能答应。而且,我还要提醒明朝的陛下不能放任此类书籍流出海外。”
后世一直流传着“西方伪史论”,张凡仲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在这个流言中,徐光启等人被称为西方剽窃中华文化的帮凶。
譬如崇祯年间徐光启等人编制的崇祯历书,有人称是在汤若望等洋教友的帮助下完成。
有史记载的欧洲第一个天文台第谷天文台始建于1576年,第二个天文台是建于1667年的法国巴黎天文台。而中国历代有史可查的天文记载则是4000年以上。
西方历史是不是伪历史,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件事让我们怀疑。
公元140年前后,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所着《天文学大成》其中关于天文学的认知直到15世纪之后才被超越。
也就是说《天文学大成》这本书的内容正是至明朝时中国所掌握的天文学知识。
更为神奇的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就估算出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长度。
公元724年,唐代僧一行实测出子午线“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也就是地球上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为129.2公里,考虑到当时使用仪器的简陋,事实上跟现代实测111.2公里相差不多。
埃拉托色尼跟托勒密两位神人,既无望远镜等仪器的辅助,又无长期观测数据支持,只凭一双肉眼便能取得如此卓越之天文学成就。
虽然笔者对“西方历史造假”的说法并不十分相信,但如果俩人不是双眼突出如自带望远镜般的三星堆人(或神),笔者也想不通该如何解释俩人在天文学取得的如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