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夏日摩天轮 > 第274章 面食

第274章 面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谈到面,有人说“人生三碗面,没法吃一碗。人生三碗面,出生时一碗,结婚时一碗,去世时一碗,加起来总共三碗。这三碗面尽管都是因自己而做的,到头来自己却没吃一碗。出生时嘴里没长牙,没能力吃;结婚时忙昏了头,没时间吃;去世了躺在棺材里,没机会吃。

也有人讲,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一是脸面,二是场面,三是情面。

今天咱不谈“其它的面”,临近新春佳节,咱单纯的“就面论面”,说说家乡的“臊子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吃食,便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显得尤为重要。走亲访友,招待客人都少不了弄上一桌美味佳肴,浓郁的年味,也就交融在这一餐一餐的美味佳肴里,飘出年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西安市周至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总是满载收成来充盈我们的生活。春节除了鸡鸭鱼肉之外,待客,总少不了让“臊子面”来当主角,一碗臊子面,盛进碗里的不仅是满满的亲情,还有浓浓的对家乡的眷恋。

俗话说“送客饺子迎客面”,一碗自做的手擀面是对客人最高的礼遇。许多在外的游子,逢年过节回乡,探亲访友,就为能吃上这一碗汤浓味鲜的农家臊子面。

在我们周至的许多乡镇,迎娶媳妇那天,客人一到,上完礼,主家就会热情的让你先去吃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这臊子面一吃,浑身便觉得暖乎乎的,之后,再上一盘花生瓜子,打牌挖坑挑红四飘三叶,一切由你,直到下午再开席上肉菜,俗称:坐席。由此可见,臊子面在周至人心中的分量。在这里,臊子面不仅仅是一道主食,更是一种待客的礼仪。虽然,我们平时也吃臊子面,但娶媳妇和春节的臊子面要比春夏秋冬平日里制作的臊子面更精心、更好吃、也更有仪式感。

物质生活的富裕,给人们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如今过年,春联不用手写了,可以买到五花八门的;麻花不用自己炸了,可以买到现成的;衣服不用费时费力手工做了,可以想穿什么买什么……年味被简化的越来越淡,越来越缺少,但只有那一碗香气溢人的臊子面,还在以传统的方式慰籍着胃肠,延伸着年味。

生活的富裕让做臊子面的食材也更加的丰富,肉臊子,素臊子,选用的底菜也不仅仅是豆腐,还有红萝卜,黄花,木耳等等。

周至臊子面,看似普通,但是做法却很讲究。小麦必须是自己地里当年夏收的新麦子精磨的小麦粉,和面,必须是三番五次地揉光,手擀至薄厚适中,切成宽窄均匀的面条,面条长而细,入口却筋道;如果为了省事,懒人做法用压面机“压面”,那么面粉里面必须加“鸡蛋”和“碱面”后再“和面”,然后压成“韭菜叶形状的面条”,也叫“碱面条”,这样的面“筋道”。一碗臊子面做得好不好,除了揉面、擀面,“臊子”更得有讲究。

肉臊子的话,带皮五花肉切成手指肚大小的丁,热锅放油,肥肉先炸出油,再放入瘦肉,用葱姜大料煸炒,肉色由红变暗后,烹酱油加适量水,慢火炖,根据时间和火候,估摸七八成熟时加盐调味,直到肉烂熟,香气扑鼻时,起锅盛盆备用。素臊子就相对简单些。红萝卜切丁,豆腐切丁,葱姜剁成末,放入清油锅炒,放盐熟后起锅。

面要揉到,汤要调好,一碗好吃的臊子面离不开一锅鲜香浓郁的浇汤。做臊子面最见功夫的步骤便是调汤,客人常常用汤味的浓香衡量一位主厨厨艺的好坏。

肉臊子汤,讲究汤浓味鲜。汤,必须是腊月里煮肉的肉汤,加上两三大勺肉臊子,再添适量的水烧开,添盐加醋,撒上葱花或者韭菜花,色诱人心,没吃,口水先流下来了。

素臊子汤,把做好的素臊子,加水加醋加盐,淋上少许香油,撒上韭菜末或者蒜苗末。

吃的时候,面从锅里捞出来,马上浇上肉臊子或者素臊子汤,注意面要少,汤要多,最后再加一小勺子油泼辣子,这样一碗酸辣香的臊子面就成了。

主儿家就会给客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看着客人哧溜哧溜吸着面条,吸溜吸溜喝着热汤,主人家的脸上都会堆满开心。

别的不说,单就食材的选取,就包含深意。红萝卜象征着红红火火,蒜苗寓意着生机勃发,豆腐的“腐”和“福”“富”谐音,寄望着人们对富足生活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家乡的一碗臊子面,在我们的心里,便是香浓亲切的年味儿。

人随着经历和年龄增长,便有一种怀旧感,愈发地怀念儿时的生活。尤其临近或者到了特殊时节,便更加怀念儿时的生活。学前的时候我在农村老家长大,提起儿时的生活,最快乐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我小的时候“阴历三月二十八”过会,我们望城、苏村、中旺三个堡子,每三年轮一次,轮流唱大戏过大会。回忆中,我记得盼了好长时间的庙会终于到了。赶庙会时,爷爷都给上我一块钱,我揣兜里,一路上要摸四五回,害怕丢了。赶庙会最高兴的是看大戏。我随着人流,朝着戏楼走去。我瘦弱的身躯,挤进汹涌的人潮,一会儿就把我卷到戏楼跟前了。晚上大戏开演之前,我知道必有几次翻江倒海的拥挤,我们村上人叫“扛台子。”坐好的观众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