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宣旨
中风后的贾老太君成了纸老虎,在贾家的威风不再,如今整个贾家是王夫人当家,王熙凤管家。
王夫人现在成了贾家的当家人,但明面上管家的是王熙凤,所以贾母的日子还是一样,没什么变化。
但她忧心孙子的身体,宝玉醒来后整个人都变了,贾母如何能不担心。
可她行动不便中风瘫痪在床,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每日派丫鬟过去看看少爷的情况。
老夫人看的紧,这无形中也给薛宝钗加大了压力,她是宝玉的妻子,宝玉做什么,她连带着也要被关注着。
贾政希望儿媳盯着儿子的学业,让贾宝玉早日考取功名。
王夫人希望儿媳照顾好儿子,让宝玉别太劳累。
贾老太君希望孙媳妇多关心关心孙子,别他太伤心,伤了身子。
全家的压力都汇集到薛宝钗一个人身上,她承受着这些话语,心里的痛苦无人知晓。
夫君爱着别人,她还得端起贤妻良母的架子,不能伤感,而且还得反过去劝夫君别伤心。
薛宝钗的心情没人关心,贾家人都只顾着金疙瘩贾宝玉。
所以无奈之下,薛宝钗也只能压下心里的这些酸楚,尽力去关心去劝说夫君,让他放下。
贾宝玉面对妻子的这些话全都无动于衷,依旧每日浑浑噩噩的去上学,至于他学了什么,又学没学到脑子里,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七月结束,南方的南安郡王与北方的北静郡王掀起的叛乱都平定下来。
东平郡王与西宁郡王奉旨进京,与他们一起的,则是朝廷的军队,以及被押送回京的叛军首领们。
这次平定叛乱的行动中,宋清晔也立了大功,他虽是文官,但因为他献上的武器图纸,才能让这次的行动如此快速的结束。
考虑到宋清晔还在任期,北地的百姓也需要他,所以德煦帝只在心里记下宋清晔的功劳,暂时没嘉奖他。
等叛军首领们押送回京城,德煦帝等了许久的行动终于能开始了。
大朝会上德煦帝下令,命刑部,大理寺与御史台三司会审,而他也全程过问此事。
也得亏林如海此时正在守孝,远离京城在姑苏老家休养,否则这次的案子,他也得被牵连进去。
造反可是杀九族的大罪,而这两位王爷以及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们,追随者们众多,大家都清楚,京城又得血流成河了。
虽然此案是板上钉钉没有错误的,但牵连到谁,牵连多少人,却是个很难把握的度。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三人最近都忙昏了头,日日泡在衙门,连回家的日子都少了。
林家因为守孝大门紧闭,这些事情通通与他们无关,所以林家过的还算好。
但那些与造反人士有所关联的人家就急了,生怕被翻出来与逆贼有联系,从而被定罪。
京城一时间是风声鹤唳,大家都夹紧尾巴做人,生怕被牵连进去,丢了身家性命。
一直都消息闭塞的贾家这次总算是有了分寸,在造反平定后,他们也减少了外出。
贾政心里还算稳得住,贾家虽姻亲故旧众多,但与分隔四个封地的几位异姓王并无交集。
所以面对三司会审,贾政也不担心贾家会被牵连进去。
可随着三司会审进行到后面,贾政笑不出来了,他们家现在最大的靠山,王家的王子腾竟然被抓了。
卷进造反风波里,就算是被诬陷的,也得脱层皮。
贾政不知道自己这个大舅子到底有没有参与谋反,可他们家现在只有这一个比较得力的姻亲,若是王子腾落马,贾家日后……
所以面对王夫人的请求,贾政没考虑太多,立刻走关系去打探王子腾的消息。
可他就一个五品小官,还是那种没有实权的官职。
贾家虽顶着荣国府的名头,可谁人不知他们家已经落寞了。
任贾政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根本没有人听他的话,也没人愿意帮他。
面对这样的失败,贾政有些沮丧,他四处奔走根本没有结果。
一个月后,三司会审结束,王家也迎来了他们的结局,王子腾处死,其余王家人判抄家流放。
随着三司会审结束,京城里被牵连的人数众多,也有许多人被抄家灭族。
这段时间因为王子腾的事情,贾家也有些人心惶惶了,大家都怕贾家也受到牵连。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母更加无心养病,她的中风也越来越严重。
德煦帝原先就想对着勋贵阶层出手,这次有了这样一个好机会,他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先按照罪名的轻重缓急来动手,前面最先造反的北静郡王与南安郡王都被处死了。
两个主犯被处死,之后便到了其他的从犯,朝中被牵连的公爵,侯爵和伯爵者众多。
有这些勋贵在前顶着,后面的那些三品官五品官都被衬成了小虾米。
因为判处死刑的人太多,京城午门外的行刑地都被染成了红色,城外的乱葬岗也堆积如山,可见被处死的人有多少。
在这样一片忧心忡忡的氛围里,贾家如何祷告,也没用,宣旨的太监还是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