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五零苦情小姨子(44)
除了徐茵,垦荒队其他成员忙完秋收都将回家乡——远山县。 在这里辛勤付出的三年,将成为他们履历里浓重的一笔。回去后,各大厂招工将优先安排他们。 这不,年底就有一批厂子要招人,意味着回去就有工作。 归期就在眼前、就业问题也将解决,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让这帮青年愈加有干劲。 不仅远山队干劲十足,其他垦荒队这一年也都破了各自的垦荒记录。 到秋收时,北关五支垦荒队开垦的荒地,总亩数达到了三万亩,金秋十月,上交的粮食总量破了千吨,向祖国递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三万亩田地,这一望无垠的金色田野,之后将由转业到此地的战士们固守。 腰鼓秧歌的隆重交接仪式之后,垦荒队按来时的顺序,陆续离开北关,回归他们的家乡。 接手的转业战士分批抵达,赶在入冬前盖起今后工作生活所需的房屋。 未来让全国各地的百姓刮目相看的北关国营农场,此刻已然有了雏形。 徐茵于入冬前,搬入了农场统一为职工家属建造的公房。 垦荒队留下的两排房子,改造成了农场的办公室。以后这里就是农场的入口,离河窝子屯最近。外来人员,来农场参观亦或是探亲访友,需要在这里登记、等候。 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区,设在目前已经开垦出来的田野边界,位于大河的北向延伸段。沿着河岸盖房,既方便取水,也不影响今后垦荒。 平整的职工房,开门出去便是河岸前的荒草滩。 屋后留了一块空地,空地再过去就是以后工作的耕种区。 有的职工家里四五个孩子,一间公房住不下,在屋后的空地上加盖一间,给大孩子住;有的职工打算把后院开辟成菜地,打算来年开春种蔬菜。 徐茵相中了门前近河滩的一长溜地,地表湿润、土壤肥沃,用来种菜肯定不错。至于后院,仍打算像之前那样——围一圈栅栏、搭个鸡舍来养鸡。 这里离山实在太远了,也就偶尔去个一趟。平时想要光明正大地改善点伙食,除了河里的鱼,也就养几只鸡捡几个蛋来吃了。 好在这两年,她陆续往这条大河投放了不少来自桃源星的寒水鱼虾。 这些寒水鱼虾极耐低温,饶是冰天雪地的寒冬,在冰面上凿一个窟窿,钓出来的鱼也仍然活蹦乱跳,能在冰水桶里养好几天。 可惜的是,它们的产量相当低,两年繁殖下来,依旧很少看到它们灵活的身影。除非用大渔网,像地毯式搜索一样地打捞,否则一般人别想捕到它们。 徐茵也是借助了【以小钓大】的技能,以及自制的香喷喷的鱼食,否则也不见得有机会品尝到。 但只要尝过一次,便会被它们的鲜嫩俘虏。 付队长念念不忘它们的滋味,临走前,自制了个渔网下河捕捞了一次,可惜没有任何收获。 最后还是徐茵出手,帮他抓到了一条,让他不至于带着遗憾回远山县。 徐茵自己也抓到了两条,不过这两条她不打算鲜吃,用粗盐浅浅抹了一遍,晒成鱼干,连同一只腊鸡、一包菌菇干笋,一并寄去了程家。 今天过年他们不打算回去了,农场刚建立,要忙的事情很多,公房刚搬进来,也需要暖房暖炕,顺便用砂纸磨磨粗粝的墙面和石头垒砌的炕壁,把房间布置得更温馨些。 毕竟这里以后就是他们的家了。猫冬的时候不搞,开春忙起来就更没时间了。 程家。 程母正在拆程父下班后去邮局取回来的包裹,掂了掂很是沉甸甸,不由嘀咕: “看地址,应该是儿子寄来的,可十月前不是刚写了一封信回来吗?没说会寄东西啊。这会是什么?缝得可真紧实。” “拆开看不就知道了。”程父喝了口水,过来帮忙。 两口子合力拆开了硕大的包裹。 “嚯!” 好多年货! “这是鱼?” “还有鸡!” “菌菇笋干又寄来这么多?去年的都还没吃完呢!” “这有封信?” 结果打开一看,不是信,是一小包野山茶。 “闻着真香!” “别光顾着闻啊,找找有没有信。” “有有有,在这儿!” 程父从一堆年货里扒拉出儿子写的信,言简意赅到简直想揍他一顿。 “臭小子,这么大一张信纸,才写寥寥几行,墨水是省了,可信纸空了一半,不也是浪费么!” 程母催他念,听他念完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