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逆袭吧!废柴!(46)(三更,求月票!)
之后的三年,他们紧跟徐茵,一步一个脚印,验证了这番话。 三年六学期,乍看漫长,过起来却如白驹过隙。 第一学期期末,依然是25所职校联考,前一百名,曾经垫底的东明占了六分之一席位。 第二学期期中,徐茵带着东明学子,拿下数学、英语两门平均分最高、语文优秀率第一的战绩; 第三学期期末,全市统测,徐茵依然牢牢霸占榜首,前两百名,东明抢下了20个名次,位序还挺靠前;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每一次联考、统测结束,各所学校,包括普高都在关注东明的成绩。 一看榜首又是徐茵,得,今年多半又花落东明。 平均分最高、优秀率第一、合格率第一……东明拥有的头衔和荣誉越来越多。 甚至各高中之间的体育、歌舞、摄影等赛事,也积极踊跃着东明学子活泼的身影。 东明特色的“开心农场”,更是不止一次上过新闻、见过报。 如今全国的教育系统都知道——阳城有一所职业高中,教出来的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碾压普高学子,还把忆苦思甜的劳动教育做到了极致。 正是这个特色,让东明受到了教育部的点名表扬,号召全国的中小学都向东明看齐。 这么一来,生源还是问题吗? 看看东明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从徐茵这届的249,一路飙涨到了549…… 不少资优生,与实中、一中两所重高无缘后,跳过其他普高,毅然选择了东明职高的高考班。 东明的生源,早已碾压一众职高,甚至超越部分普高,成了职高界的龙头老大、普高界忌惮的对手,把葛校长高兴的,眼角笑褶与学校荣誉成正比似的逐年增加。 各校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躺平,彻底麻了麻了。 徐茵这三年来收获也不小。 她的开心农场成了全校师生课后放松时最喜欢光顾的一角。 两亩地的小农场,挤挤挨挨种满了各色蔬菜:小到葱姜蒜、大到轮胎一样的金色大南瓜。 每年的丰收季,是这个校园最美丽的时刻,也是全校师生最开心的时光。 徐茵和班上同学会在这天,贡献一部分菜给食堂,给全校师生添一两道免费菜。 每年这时候,东明的请假率是最低的,几乎没人会在开心农场丰收的日子请假,错过可就没这口福咯。 徐茵升高三时,东明开了个烹饪班,该班学生听说开心农场的菜好吃,就自掏腰包来找徐茵买,买回去上烹饪课用。 徐茵没收他们的钱,和烹饪班的学弟学妹打好关系,等于在学校有了自己的厨房。还有什么比这更划算的交易呢! 烹饪班学生尝了一次徐茵做的菜,惊喜地发现这个学姐厨艺了得! 连教他们的老师傅都忍不住问徐茵:“有个烹饪比赛,高一学生还太嫩,你的厨艺我觉得可以参加。” 蔡老师听说后,忙找徐茵谈话:“你现在可是高三了,冲刺高考的关键期,不能再像高一时那么放松了。这种比赛以后有的是机会,但高考就这么一次,难道你还想复读?” 徐茵哭笑不得:“我知道。” 她的目标一直很明确:那就是上医大、学中医! 除了开心农场,这几年她还有另一个收获,那就是奖学金拿到手软。 高中最后一个寒假,她带着她家徐女士,脸被西北风吹得冰冷、心头却异常火热地跑了好几个楼盘看房子,用这些奖学金做首付,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现房,两间做卧室,一间做书房。 徐茵负责首付,徐婉萍负责按揭,母女俩在阳城终于拥有了一套真正属于她们的房子。 不过就算有了新房子,母女俩商量后,仍然租住在卧龙泉这边,方便徐婉萍做生意,除非哪天卧龙泉拆迁了。 “徐茵!” 过年前,陆芸苒和梁语晴结伴来到徐茵家,她俩的学校昨天才给高三学生放假,比东明晚了整整一周。 “就知道伱在帮徐阿姨卖红薯。生意怎么样?” “还行。” 徐氏小食铺这几年早已打出名号,不少游客在秋冬的午后,特地开车几公里,远的甚至穿过小半座城,专程来她家买糖炒栗子、烤红薯,顺便带几斤绿色有机的大棚蔬菜回去。 徐婉萍早就不去早市、夜市摆摊了,打开后门就是生意。 徐茵递给两个小伙伴一人一个胭脂蜜薯,“刚烤出来的,当心烫。” 陆芸苒一边揭着红薯表皮,一边夸张地吸着鼻子:“好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