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明末之草原为王 > 第223章 九边之首

第223章 九边之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明为抵御北方游牧部落入侵,先后成立了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廷绥,固原,甘肃,宁夏镇。

其中宣镇又有九边之首美誉,其总兵官一般都会挂一个镇朔将军头衔,地位比其他总兵略高,镇城最为雄伟高大,初时设立了十五卫,六十六所,兵马多达十余万。

然而,两百多年下来,和明朝其他地区一样,所有卫所也都糜烂不堪,主要还是依靠宣镇总兵辖下的一万多边兵再支撑。

但即便如此,近些年来边军由于缺粮缺饷,战力也是下滑的一塌糊涂,若非各武将依靠收取各商队的孝敬银子,怕不是早就哗变了。

正因如此,所以哪怕卢象升接任宣大总督以来,明之张家口的商人可能在向后金走私粮草兵器,却也不敢冒然动手。

因为这些商人和宣镇的十多万官兵早就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封锁边境抓捕商人,就意味着断了这些官兵的生计。

除为朝廷能补发历年所欠的军响,可十多万大军欠发的军饷怕不得有一两百万,何况宣镇的补发了,其余各镇不补发又如何会罢休?

光给宣镇的卫所补发军响,全国其余各地的卫所同样也不会答应,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无解的存在。

所以卢象升也只能变相的和宣镇各将达成一个默契,那就是他下拨二十万两军响,封锁边境两个月,这两个月内一粒粮食物资都不许出关,违者杀无赦,众将这才勉强答应。

而卢象升也才敢杀那些玩忽职守的武将,若非如此,恐怕早就引起哗变了,这就是大明文官和武将之间的规则。

想要武将听命行事,就得先拿银子来,没银子哪怕皇帝来了,都不会鸟你,毕竟当兵吃饷天经地义。

张家口堡原本只是一个千户堡,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大量的商人汇集于此,建立货站商行,后来不堪军户骚扰,更是索性自己建立庄堡。

导致这一地区庄堡林立,即有商人建立的民堡,也有军户的军堡,其中又以范家的庄堡最为庞大。

范永斗等八家晋商的老家被赵锐抄了以后,将精力就全转移到了张家口,各家家丁,商队护卫加起来数千,都是从军户和边军中招募的好手,战力直逼各武将的家丁。

张家口虽然只是一个千户堡,但兵马却是不少,自从后金在辽河会盟后,卢象升就从其他各卫抽掉了五千大军驻守,加上原先的一千边军和一千军户,兵力高达七千,主将分别是一位卫指挥使和一位千总。

由于宣府大同大量玩忽职守的千总千户,把总百户被杀,加上又调拨了一批钱粮,普通士兵每人都分了一点,所以张家口的两位主将还算尽忠职守,士兵也勉强配合。

五十里的长城段,每座烽火台里都有人日夜放哨站岗,时不时还有士兵沿着长城巡逻,大军则是驻扎在张家口堡内和长城下的营房里。

但正月二十这天,一大清早,张家口关隘城楼上的大钟就被敲响了,正在熟睡中的官兵都是慌张的爬起来,顿时堡中军营乱做一团,而墙上放哨的官兵早就吓傻了。

只见前方七八里外,铺天盖地全是骑兵,一眼都望不到头,胆小的已经瘫软在了长城上。

“千总大人到!”

一名武将在家丁的簇拥下,匆忙的来到了城头,墙上的士兵都是纷纷让在了一边,这名千总同样倒吸一口冷气。

“老刘,这怕不是得有好几万大军吧,真他娘的倒霉。”一名卫指挥使也来到了城头,眼皮顿时一跳。

“嗯!”千总一脸凝重的点点头,随即就大喊道:“兄弟们不用担心,鞑子善骑射,却不善攻城,哪怕人再多,也休想攻进来,咱们只要坚持到下午,援军就会抵达。”

果然,听了这名千总的喊话,墙上的士兵们看了看高大的城墙和两侧险峻的山势,都安心了不少,连那名卫指挥使都恢复了一脸威严。

随即姓刘的千总就一边派快马前往镇城求援,报告敌情,一边招呼士兵防守。

而这时营房的大军也已集结完毕,一时间抬石头的抬石头,扛木头的扛木头,架锅提粪,忙得不亦乐乎。

不多时,数万鞑子就兵临城下,但受地形所限,也只有一里宽的地方可以进攻。

而这一段长城比其他段长城都要高出一倍,加上六千多大军,想要坚守一天还是不成问题的。

宣府的防御是卢象升亲自部署的,比起以前分兵驻守,这次卢象升将边军精锐都集中到了宣化镇城内。

而长城沿途各隘口,驻守的大多都是卫所兵,只有少数几处派遣了一些边军,一旦鞑子从哪里进攻,镇城的边军精锐,短则半天,长则一天就能赶到支援。

皇太极也正是清楚卢象升的布置,才知道若是大军强攻的话,恐怕很难攻破。

因为兵马一多,老远就会被发现,当摆好阵势正式进攻时,对方的援军恐怕也出发了,可派小股部队突袭,又很难短时间内攻破各关隘。

“杀!”

鞑子逼近后,也只派出了五千人马扛着梯子发起进攻,两千人在后放箭掩护。

随着鞑子呐喊着冲近将梯子搭在了墙上,一块块大石砸下,一根根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