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母爱
叶羲面前烧着炉子,炉子上有一罐药。
他正拿着蒲扇给炉火扇风,抬头见叶夫人站在门口,手提大刀面色愤怒,倒也没有慌乱。
“妍薇,”叶羲放下蒲扇起身,声音温和道,“前些日子我去山里摘了柿子,晒成柿饼,你过来,烤着火吃一块。”
叶夫人没有进屋。
她手提大刀来踹门,对方邀请她吃柿饼?她可没这个闲情逸致。
“叶羲!”叶夫人道,“你知道家里成什么样子了吗?以前你出家远行修道,管不了孩子们,也便罢了。现在你就窝在京都旁,你是耗子吗?缩在这里不出门?”
“家里不是好好的吗?”叶羲含笑道。
叶夫人怒火中烧:“什么好好的?没被一把火点了,就是好好的吗?”
“我在这里苦修,什么都不知道。你来,进来讲讲。”叶羲说着走过去,解下叶夫人手里的刀,道,“别伤着你。”
叶夫人狠狠地撞了一下叶羲,才绷着脸走进去,把事情讲了。
最让她着急的是女婿楚王,听御医说,已经病入膏肓了。
其次是叶柔,因为货船运送生铁的事,很可能会被抓进牢里。
最后是叶长庚夫妇和叶娇,他们在瘟疫横行的剑南道,生死未卜。
叶夫人强忍泪水,看到叶羲就来气:“我要不是提刀来逼你,你是不会管孩子们的死活了?”
叶羲静静听着,没有答话,只是掀开药罐上的盖子。
药汤沸腾,“呲呲”冒着热气,叶夫人突然想到什么,问:“你这是给楚王熬的药?”
“不是,”叶羲道,“给我自己熬的。”
叶夫人瞬间对那药没了兴致,下意识推了推药罐,恨不得把它掀了。
人怎么能自私到这种程度?就知道顾着自己,连孩子们都不管。
“长庚和娇娇的身子很结实,”叶羲扶稳药罐,道,“起码到今日,他们都还好。但是我那个徒弟……”他神情忧虑,微微叹了口气。
“王小道长吗?”叶夫人的心悬起来,“他怎么了?他不是住在赵王府好吃好喝的吗?”
“不是,我派他出去做事了。”叶羲道。
“楚王,楚王怎么样?”叶夫人担心的人有很多,只能拣重点的先问,“会死吗?会活不过冬天吗?”
那孩子也太可怜了,小时候可怜,长大可怜,成了婚还是可怜。
叶羲静默许久,高大微瘦的身体坐得松散自在,一只手搅动药汤,一只手给叶夫人递上柿饼,眼神错综复杂,又隐隐流动温热的光芒。
半晌,他才道:“你放心。”
“我放不了心!”叶夫人急切道,“你真打算不管孩子们?”
叶羲微微叹了口气,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顺其自然,不妄为,不无为。孩子们总要长大的,他们要过河,便自己搭桥;要翻山,便自己攀登。要追名逐利,免不了荆棘遍布。如今这样,我很安心。”
叶夫人猛然起身,横眉道:“安心?你安的什么心?为人父母,怎么能看着孩子们吃苦受罪?他们要过河,我给他们当桥墩。他们翻山,我给他们垫着脚。只要他们行的是正道,我就竭尽所能!这一遭如果五个孩子出事,我就把你这破道观拆了!”
刚才阻拦叶夫人的小道士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靠近,听到这一句,又缩回了头。
叶羲不慌不忙,拿起大刀交还给叶夫人,安慰道:“我听你的,我也当桥墩,给他们垫脚,这总成了吧?”
叶夫人总算听到一句让她宽心的话,紧皱的眉心微微舒展,虽然额头的皱纹没有抚平,但紧张的肩头放松了些。
“记住你说的话!”她收刀入鞘,抬腿离开。
一路上人人避让,连道观里养的一条狗,都夹紧尾巴,一声没叫。
管家冯劫等在外面,接过刀,陪同叶夫人下山。
“怎么样?老爷怎么说?”他忍不住问。
京都都说叶羲擅长卜卦、料事如神,甚至还有人传言,说安国公府这几年顺风顺水,是因为有叶羲护佑。
其实只有叶夫人知道,孩子们真的是靠他们自己。
“别管老爷了,”叶夫人边走便道,“靠树树倒,靠猪猪跑,咱们这些年没有靠他,不也活得好好的?”
冯劫有些跛脚,走路慢慢的,叶夫人渐渐放慢步子,安排家里的事。
“让家里剩下的货船、商号,全部就近采购珍稀药材。甭管它是治什么的,每样买一百斤,全都送进楚王府。免得御医商量出什么药方,结果缺药。”
“好,我这就去办。”冯劫应道。
“还有,”叶夫人道,“把家里的账目都给我拿来,大理寺再来人,就说一直是我管账。他们要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