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故事会
一下,吕琤觉得还是挺合适的。
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问话。
想到大臣们,吕琤的心情有点小低落,这也许就是万人之上的哭闹吧,皇帝难为。
“继续。”
得令的魏忠贤继续他的讯问,所以皇帝说她只是来看看这句话千万别当真,此处划重点,要考的。
“祝小怜,你是为什么这么镇定的呢?”
“奴其实是自愿进宫的。”
祝小怜竟然是自愿进宫的,这让人有些出乎预料。
按照前面的铺垫,接下来的剧情因该是祝小怜被卖并用进宫得的赏银资助她的读书人阿耶继续读书才对。
剧情它不是这么发展的,那么真正的剧情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可以脑补出故事的开头。
读书对于布衣家庭来说就是一只吞金兽,假如家里没有穿越的重生的,那么按照正常地发展,普遍的应该是以下两种结果。
第一:读书的天赋异禀,考中了,并且名列前茅,减轻了家里负担。这种时候会有一些投机的商人伸出他们的援助之手。俗称,联姻。
第二:读书的天资不足,大部分会另谋出路,识得两个字,当个账房也是条不错的出路。
以上两种只是比较普遍的结果。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里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显是贬义的。
读书能够开阔视野,这部分读书人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又怎么愿意回归平凡?
考,当然要继续往上考!
摊上这样一位读书人的家庭无疑是可悲的。他们辛苦劳作的唯一支撑点就是他们供读书人能够出人头地。
但是这无疑是很难的,他们天资不足又没有优良的教育资源。
这里不是后世教育是普遍基础的,教育在后世成为一种义务,但在大周可不是,教育是奢侈品。
就算读书人成功考上了功名,但是绝大多数的读书人,第一个念头绝对不是帮扶家里。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天资不足还要继续读书的奔的就是书中颜如玉,书中黄金屋。
他们忍心看着家里吃糠咽菜来供自己读书,这品行无疑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有的继续读书,也是家里人做出的决定,他们想要供出一位读书人以此来改换门庭。
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
祝小怜她阿耶显然就是品行值得质疑的读书人的一员。
祝小怜阿耶原来的打算也不难猜,卖掉名义上的侄女,实际上的女儿,用卖掉的钱继续不死心地读书。
但是祝小怜是人,不是木偶,她没有听“姑父”的话,这里可以看作是她对父权的反抗,也可以说不是。
这“阿耶”在法理上都变成了“姑父”,在大周本就相较于前晋有些衰微的父权,又再次被削弱。
祝小怜籍贯的更改,肯定是得到了两个家庭的同意。而这两个家庭无疑对她抱着满满的恶意。
祝小怜越长越大,也快到了被卖掉的年龄,就像是地里的小白菜,再不收割那不就老了吗?白菜还是水灵些的好卖,价钱也更美丽些。
人离乡贱,她逃跑了,自由了,但是之后呢?她又该被摆在哪里?她能生存下去那?
总归是要被卖掉了,这点祝小怜看得很开。
但是被卖掉的地方不同,她以后的命运也不同。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步步谋算。
当然她对“姑父”可不能说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她得说,她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支持“姑父”读书。她再适当地表现出对“姑父”的孺慕之情,对“姑父”功成名就赎回她这个“侄女”的渴望等等。
祝小怜作为一名被生活磨砺出的表情管理大师,她,她的所作所为成功地“打动”了“姑父”。
她成功地“说服”,或者说是利诱“姑父”将她买到宫里,换取较高的赏银。
而且宫里的宫人是有月俸的,并且月俸绝对不低,她承诺她会将月俸寄回家里。
但是她也有条件,那就是她将来出宫,她得有个家在。这话……当然是假的。
祝小怜进了宫可是就不打算在出去了,她的目标是在宫里熬资历,什么时候能被人喊上一声“祝姑姑”,她也就算得上熬出头了。
出宫?出宫是不可能出宫的,宫里的衣食住行比外边好,宫女内侍能说话又那么和气好听,出去她能得到什么?得到一位读书人“姑父”?出宫是不可能出宫,大明宫就是她家了。
祝小怜自从进了宫,她就跟家里断了联系。断了联系又如何?他们又不能来找她算账,他们大明宫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的吗?
到了家书从宫外送进来,和家书能出宫墙的时候。祝小怜她也有家书收,但是她从来不看,都是直接烧毁。祝小怜都能猜到家书里是个什么内容。
并且祝小怜也从不寄家书回家。就这么断了联系不过三两年,祝小怜就再也没收到家书了。
“大明宫是天子的住处,能伺候天子,是奴几辈子的福分,进宫是奴一手策划,苦苦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