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十八岁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什么?
李渊色不好。自从天幕出现在大唐之后, 他特别希望仙能够肯定他的功绩。最好再批判一下那不肖子孙的暴虐行为,为自己这个被半圈禁的太上皇平反。
可谁知道,他迎来的不是鲜花和赞美, 而是赤.裸裸地忽视。
还不等他发作, 身旁的妃子就立刻生气地:“这狄仁杰是什么东西, 也敢妄议上皇?”
紧接着,天幕道出了狄仁杰的身份。
【狄仁杰是大唐宰相,在他眼里,大唐的开皇帝才不是唐祖李渊, 而是李世民。】
李渊:“呵呵……”
他安慰自己没关系,唐朝宰相自畏惧子的威严,所以非常谄媚。宋朝,明朝应该会给他一个正的评价。
他的功绩可不亚于汉祖刘邦呢。
紧接着天幕继续道:【很多宋朝和明朝人也不觉得他是开皇帝。比如朱元璋就觉得李渊的天下是靠子打的。
元末明初文人黄哲:“唐宗开任房乔。”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写:“李世民, 八岁,举义兴兵。扶立起,令,大唐祖。据安, 平祸乱, 济世安民。”
在很多人眼里,唐朝的开皇帝实则是唐太宗李世民, 而所谓的玄武之变是理所的事情。】
李渊眼前有些眩晕, 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双腿失去力气, 整个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摔倒在地上。
旁边的妃子惊恐不已:“来人啊, 快叫太医!”
李渊心中咆哮, 这不孝子在未来的评价怎么会这么?!他这个父亲,在他前竟如影子一样, 黯淡无光!
他是个很好子的人,不也不会出“朕会比汉祖还要流芳百世”。
天幕的话,简直杀人诛心。
他推开身旁的妃子,吼道:“打仗的时候,我虽在后方,但是智谋在握,谋定天下。怎么被得一文不值?”
天幕仿佛到了他的话,继续道:【其实唐祖李渊也没那么垃圾,文治武功也能达到及格线。那他为什么这么没存在感呢?
因为人比人气死人,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些同行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都是能骑马打天下的人。
可是李渊常年待在后方,指望着别人给他打天下,自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
而且,李渊还挺会拖后腿。造反途中,李渊大军碰上了隋朝名将宋生。久攻不下,李渊就不想打了。还是李世民在他帐前哭了一晚,还权衡利弊,这才让李渊坚持下来。
后来称帝之后,北边的突厥虎视眈眈,李渊很害怕,居想向南逃。还是李世民劝他,现在把领土让给异族人,以后回来可就难了。李渊这才没有跑。
伟人只给李渊五个字 “遇事无断制”。
李渊这个人优柔寡断,他的魄力好像在决定造反的那一刻就用完了。
绝的是,他在大方向上拿不准主意,打辅助打的也不行。
李世民在外征战的时候,经常收不到粮草,不得不就地征粮:“师有经年之举,食无盈月之储”。
李世民手下的人,心想既不给粮,那我们就自己囤田吧。
结果李渊那边并不同意:“以为烦扰,不许”。
后勤一片混乱。
如果不是□□秀,李渊恐怕早就跟窦建德李密等八路反王一样泯于众人。
可能这就是父凭子女贵吧。】
这一席话,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任何一个爱子的人都接受不了,这样被开处刑。
李渊:“……”
“上皇,你怎么了,上皇,你醒醒啊!”妃子眼睁睁地看着李渊晕了过去。
————
隋炀帝的位,隋炀帝杨广如冰霜,遥望着太原的方向。
不久前,他接到了表兄李渊造反的消息,心中又怨又恨。人人都要反他,连李渊都不例外,枉费他对他的信任。
他生气之余,很快冷静下来,表兄手下的叛军不多,和朝廷相比,犹如螳臂车。等他处理完棘手的盗贼,就会把矛头指向唐军。
可谁能想到,天幕出现在大隋,剧透了隋朝之后的唐朝。
那唐军居夺走了隋之器!
一时间,朝廷人心尽失,百姓议论纷纷,无数人向唐军投诚。
隋炀帝杨广一脚踹翻了旁边的太监,疑疑鬼:“你是不是要去投唐军。”
太监头摇得像拨浪鼓,哭着道:“陛下,奴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怎么会去投降叛军。”
隋炀帝杨广又看向其他的随侍,双目赤红:“那你们呢?话呀,都给我话呀!”
太监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