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课
“那么女真人的又一次到来,和宋之间、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李晓诗没有继续说下去,提前使用系统制作好的课件视频素材适时出现,正在她身后播放着。
画面上,听闻金军南下的消息,宋徽宗又一次想要逃跑,但这次宋钦宗没让他爹如愿,而是直接派人把他“软禁”起来了。
大宋境内,女真骑兵来势汹汹,所过之处一片炼狱。朝堂之上,一群官袍大臣们在叽叽喳喳,争论不休。
种种声音寒寒窣窣、只听着就让人不愉快,看得天幕前的观众们眉头紧蹙。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宋钦宗会和上次一样、忙不迭立刻投降的时候,却见赵桓把主和派的声音压了下去。
他要打。
他下令让各地的军队前来开封救援,准备和开封城内的禁军一起,对金军来个合围之势——
尽管赵桓的初衷可能是想要用胜仗证明自己,让朝廷内外对宋徽宗还抱有想法、对他轻视的大臣们正视他,但仅仅从这个决定看,本该惶恐不安的百姓们就镇定了许多。
皇帝都没跑呢,他们怕什么?
观众们很吃惊,以为他是转了性子,可天幕上画面转变,变到了一座……被血和尸骨铺满的城池。
太原。
李晓诗解说的声音响起: “上一次的和谈中,太原被宋钦宗割让给了金国。”
"但太原守军却不依,他们甚至违抗了皇帝的命令,也要坚守城池。"
"二百多天,从冬天撑到了下一个深秋,孤立无援的太原守军全员死战、誓要为大宋守住国门和疆土——自古就是国之重镇的太原,拥有着绝对重要的军事意义,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对的。太原一旦失守,敌军就能一路畅通南下抵达潼关,潼关的重要性我们在过去已经强调很多次了,它是关中平原的门户。而在宋朝,唯一能打的军队、西北军,就在关中地区。如果这个地方被金军拿下,那这支精锐军队,将没有任何办法去接应开封。"
"当时的太原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是守城的将领多次对宋钦宗上书申述太原的重要性却被保守派污蔑为想要据城自封、是皇帝和大臣都劝太原快快投降归顺金人,但太原守将和军民,硬是抗命然后以身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撑过去了这么久,延缓了
金军的步伐——太原城被攻下后,里边的将士们尸体各个骨瘦如柴,他们身边的,是充当食物的草根、树皮、软甲。”
多么熟悉的故事啊。
仿佛睢阳之战再次重现了一样。
无人支援,无人管顾。
但守城的将和军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守着的这块地有多么重要,他们用生命用血肉、用尽一切努力,想要挽救这个即将倾颓发发可危的江山、挽救连统治者都没有放在心上的偌大社稷。
被贺兰进明支援救下的张巡此刻看着天幕,看着天幕上太原城那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泪流满面。
李晓诗: “潼关陷落,西北军彻底被堵死,无法救援开封,金人合兵,把开封城团团围住、围死了。
天幕上,宋朝皇宫中,赵桓终于第一次开始后悔。后悔把太原给了金。
后悔没有听从种师道的建议。
——在收到金人南下的消息时,种师道曾建议皇帝,要么上下齐心严阵以待、力抗金人;要么让皇帝迁往长安、暂避金人锋芒。
可皇帝他只想着证明自己,并没有采纳建议,且执意召种师道速速回京。
种师道恨铁不成钢,急火攻心,无奈病死。
赵桓悔啊。但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什么也改变不了。
画面上,赵桓依旧日日会登上城楼和军民一起吃最普通的粮食,依旧会日日亲临鼓舞士气,但他却改变不了朝中越来越大的声音。
之前被压下去的主和派,声音一日比一日大。
“女真人不就是要钱吗?给他们!”“投降求和才是上策啊陛下!”
"金人来势凶猛,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过呢,如果不投降,等他们打进来……"“这怎么能打赢,会激怒对方的!”
尉迟敬德啐出一口: "这种要是放在军队里,就该拉去砍了——!"大敌当前,还要在这里动摇军心,就是该死。
该死吗?
该死。
但死了吗?
没有。
/>
不知道是说给谁听,也可能只是说给他自己听。
是,这是他自己定下的政策。
多可笑啊。
自己定下的政策,后代不仅仅没有违背,而且履行落实的一代比一代好,但结果呢?结果是自食恶果。
李晓诗道: “宋朝初期定下的不杀言官的政策,在这种时候依然有效。加上皇帝也从来不限制官员们发表意见,于是随着情况越发艰难,朝中主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压都压不住,搅得人心惶惶,完全没有了正常情况下大敌当前时该有的团结一心——而且文官嘴巴多厉害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