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课
李晓诗说着晚安睡个好觉,但实际上,这么多个观众里,又有几个是真正能睡着的?旁的就不说了,反正秦朝的上上下下,从皇帝到大臣到百姓,是没一个能睡个好觉的。就连胡亥,都是窝在角落里,警惕地看着四周。
即便后半夜他精神身体双重沉重,疲惫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眼皮子直打架,也是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精神一凛,强撑着再次抖擞起来。
实在是不敢睡。
之前也就罢了,虽然父亲把他关了起来,可大概率是不会杀了他的,所以他虽然有点怕,但还是该吃吃该睡睡。不就是夺了个皇位吗,这谁都能理解吧?毕竟谁都想当皇帝啊?
但今天过后,他是真的不敢合眼了。
就算他父亲对自己依旧宽和,不会杀他,可谁知道那些兄弟姐妹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万一趁夜来对他下手呢?
还有扶苏,这个被他一直当做眼中钉的大兄,知道自己被杀那么久了,都没对他做什么,谁知道他之后会不会把积攒出来的怨愤都发泄到他身上?
……不能睡,不能睡。
他得活着。
他还不想死。
而秦朝的大臣们,则无一不是挑灯夜战,一边整理着天幕里给出来的信息,一边绞尽脑汁地想要怎么样做才能把大秦带到比“十几年”更远的地方去,避免这些还没发生但即将发生的灾祸。
蒙恬干脆大半夜上了蒙毅的门,兄弟俩一起讨论,以兼顾文武。——顺便再骂骂胡亥,毕竟俩人可是明确被天幕点出来被胡亥杀掉了的倒霉蛋子。
今夜大秦官场,人人都是李斯。
但李斯却咸鱼了。
就在别人都卷起来的时候,李斯又没那么卷了。他把那个胡亥的手办丢到门外去,然后静静地坐着,脑子里的思绪略略有点滞缓。
虽然他还是不知道对于胡亥的上位他到底做了什么,但是今天直播里确实给了太多信息,比如,后世是看重法家思想中的“法律”的,却不认同同样是法家思想中的“愚民”。这种两面的看法,也正如后世对他们大秦的律法条款有些认同,却完全否认那些律法带来的刑罚。
这种矛盾让他一时有点处理不了事务,只是凭着本能在思考这其中的关窍,后来干脆直接吹灯睡觉,闭上眼任意识自己去寻找结果。
>这样的矛盾,嬴政前些日子也有,只不过今天的直播过后,他已经捋清楚了缘由。但他这会儿头疼,夜半召了夏无且来,给弄了点药,又按揉了一通,才略略舒缓。
李晓诗白天所言,其实有些地方是和他们现在有出入的。
比如对于秦律,如果陈胜吴广他们放到现在——他们要服役的内容李晓诗没有详说,但无外乎是那几种。若是戍边,戍边迟到,的确至死。但如果是因天灾迟到,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免罚的,虽然情节严重,是不可能全免的,但减罚应当是有,肯定是不会把九百多人全部处死就是了。
如果把他们都处死,那这九百个人的活,谁来做?
在大秦,在他们现在,人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的。
刑罚重,那是要让百姓心生惧怕、不敢违背律法的。但同样,让他们惧怕、听话之后,大秦是需要他们来干活的。而不是听话之后都杀掉。
不过李晓诗那么说了,也就代表后世人都是那么看待他们的。不管是因为在胡亥时期刑罚更重了、又让他这个父亲“背七世黑锅”,还是因为后世人真心实意觉得“因为迟到就处死”的刑罚本身就太重,不论它是否有“因天灾可减”的限制。
很大可能性上,两者兼有。
在胡亥肆无忌惮地暴虐的同时,后世人也真的认为,哪怕是“故意迟到”,而不是“因雨迟到”——这样迟到就要丧命的律法本身就很严苛。
在当下看来,有人故意初犯律法,那就是在和大秦作对,不听话,挑事闹事,那是必须要处死的。可如果在后世人眼中看来,迟到就是迟到、罪不至死呢?
但即便有出入,他也没有去纠正。
因为没有意义。
一来这本身就是时代不同,他们的观念和思想不同是正常的,更何况李晓诗说,她那里已经不是王朝了,那她们的环境和现在更是不一样。
二来,李晓诗说她是“学生”。
在任何时候,思想都大部分来源于书籍,他之所以下令焚书,不也是为了思想统一吗?而李晓诗,她学习的“课本”应该是她的第一信息来源。譬如每次回看完视频的“有奖问答”,里边出现的问题,肯定也都是依照她的“课本”所记载的内容。
而还有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是,无论是胡亥时期,还是他,这的确都是“大秦”。所以
说,虽然他不知道胡亥时期这些条例究竟被做成了什么样子,但后世人评价“秦”律严苛,在某种层面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他又何必去反驳李晓诗?
李晓诗若是念出,那确实会让听了今天这些内容有些心中恐慌的百姓们稍微安定一些,但如果她没有念呢?本来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反秦的百姓一样不会在这个时候就掀起叛旗,因为他们不至于活不下去;本来就